第49章(第3/4页)

“话都让你说了,我还能说啥?”

赵新山松口了。

赵柯高兴,一连捧了他好几句,才脚步欢快地出门。

许副队长看着她的背影,对赵新山道:“年轻人得多吃一点儿苦头,太惯着不利于他们成长。”

牛会计替赵柯说话:“赵柯这也是合理的申请,不影响什么。”

许副队长不赞同地看着他:“你可不能因为赵柯救了你儿子,就歪屁股,工作还是要讲工作的,不能讲情分。”

牛会计也不否认,“就是因为赵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才觉得可以对年轻人多放放手,毕竟我们老了,早晚得给年轻人让路嘛。”

许副队长脸色不太好。

在座的三人,赵新山和牛会计的年龄,再干十年都没问题,需要让路给年轻人的,只有他。

而牛会计很快就转移话题,抚平刚才小小的争锋。

·

七月份,田里的活儿就少了,大多数社员都农闲在家。

赵柯带人走访的路线,和余秀兰当初家访的路线一样,都是从最北的那条路开始。

不过余秀兰当初主要是家访有入学年纪的人家,赵柯就得一家一家走。

掐头四家,道南两家是余家两位舅舅家,暂时可以不用去;道北两家是亲兄弟,西边儿那家男人叫赵新春,东边儿那家男人叫赵新河。

赵柯向庄兰和苏丽梅介绍:“我们赵村儿姓赵的,太爷爷那辈儿是亲兄弟,后来分支,从起名上就能看出来,大队长他们那一支跟大队长同辈儿的都用新字取名,我爹他们一辈儿都是建字起名,排序还是一起排序。”

赵新河是二叔,赵栓柱儿是他的四儿子,过继给六叔赵建发。

赵新春是八叔。

赵花花和赵成爹赵新伟是四叔。

赵芳芳爹赵新强是五叔。

七叔赵建昌和九叔赵建明是赵五奶的儿子。

赵柯的几个姑奶奶们都没了,有的死得早,有的死得晚,有的死于病,有的死于天灾战祸。

那时候赵柯的爷爷辈儿叔叔辈儿也都夭折过兄弟,只是那年代女儿总是比儿子更难活下来,为了留根儿嘛……

赵柯还有几个姑姑。

大姑赵荷花和赵新山是亲兄妹,小姑赵杏花是赵五奶的小女儿,俩人都嫁去外村了;

二姑赵莲花和五姑赵春花嫁在本村。

二姑和二叔八叔一母同胞,丈夫叫刘和平,住在这条道北,跟二叔八叔家中间就隔了一家。

五姑和六叔一母同胞,丈夫叫苏海江,就住在六叔家道对面。

苏丽梅有奖励吊着,听得很认真,甚至还提问:“怎么没有三姑四姑?”

角度有点儿刁钻,人也有点儿没眼色。

庄兰使劲儿拽了一下她的衣角。

苏丽梅还有点儿没明白,下一秒就听赵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了”,瞬间尴尬。

赵柯没放在心上,说:“我们这辈儿,孩子更多一些,有不少人结婚生子了,家族比较庞大。”

像二叔赵新河家,也是相当能生,足足生了七个孩子,五儿两女,不然不会多到过继出去一个。

孩子大了得分家,最小的儿子去年结婚也分出去了,二叔夫妻现在跟大儿子过。

所以说赵家人占村子一半儿,绝对不算是夸张,如果姻亲都算上,整个村子全都沾点儿亲带点儿故。

苏丽梅天真地说:“那应该很容易动员啊。”

赵柯摇了摇头,带她去见识什么叫“亲戚才难搞”。

有事儿登门,得先进居长那家,哥哥家说通,一般亲弟弟就会跟随。

赵柯领着两人,先进了赵新河家。

二叔二婶比大队长赵新山夫妻肉眼看着老五岁不止,满脸沟壑,面相看着就刻薄难相处。

赵柯这边儿一开个头,赵二婶就打断她:“谁爱去谁去,我们没那闲工夫。”

赵柯再说,她就问:“能给钱不?能给工分不?还是能给点儿米面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