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第2/3页)

值得恭喜。

赵柯也确实对傅杭道了一声“恭喜”。

“谢谢。”

已经打算要认真生活的傅杭向赵柯借自行车,“我听说你家想要卖掉一辆自行车,我以后可能常用,或者,你们可以考虑卖给我吗?”

赵柯告知他会回去跟母亲商量,便与他道别。

傍晚,傅杭坐在书桌前,第一次拿起信纸,写下——

【父亲、母亲:

展信佳。

时隔许久,第一次回信。

过去的几年,如同身在迷雾,无所事事却时常倦怠,前路如何似乎于我毫无意义。

成长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万幸,我走过来了……

就在今日,如同枯木逢春,久旱逢甘霖,我突然重新燃起了理想之火,重拾了对生活和未来的无限期待。

我很庆幸主动响应号召,下乡到赵村儿大队。

这不是一个自我流放的选择。

在这里,我找到了良师益友,获得了新生。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环境依旧艰难,但我已拨开迷雾,请给我一些帮助和指导,让我能够在农村继续学习……】

·

最近各家的自留地陆陆续续开始收获萝卜、土豆等作物,社员们全都在储备冬天的吃食,开荒的进度减慢。

赵柯有时候溜达过去,看着全村费劲忙碌许久才粗粗开出的百亩地,心里就有点儿犯嘀咕。

一个是效率太低,照这个速度,到上冻之前,根本不可能开出河边的地;

一个是人力紧缺,地开出来,明年春耕,能不能及时完成播种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赵柯不后悔送走一些人,那几个人就是在村子里,依旧杯水车薪。

缺人,但赵村儿大队目前的实力又无法吸纳太多的人。

归根到底,又是缺钱。

家里也要收土豆,余秀兰看着赵柯慢慢腾腾地走过来,没好气地说她:“你是街溜子吗?成天晃晃悠悠?”

赵柯放下锹,手搭在锹把上,“余秀兰同志,更正一下,这叫实地走访,深入调研。”

家里没有别人,无人替赵柯分担余秀兰同志的炮火,她偏又总干些亲妈看不顺眼的事儿,每每惹得余秀兰暴躁。

此时,余秀兰听到她这一句话,就翻了个白眼:“少跟我打官腔,你就是上天,我也是你亲妈,赶紧干活!”

赵柯……不敢反驳,埋头干活。

有亲妈在这儿,赵柯不能偷偷摸鱼,否则又要挨训。

动作一刻也不停歇,效率比她一个人干的时候高出一大截。

眼瞅着土豆起得差不多,余秀兰总算不再紧盯着她,对赵柯小心翼翼的偷懒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有心情跟她闲聊了。

“你五奶说,最近好几家托她做媒,找找别村有没有合适的青年,也怪了,咱村儿的小年轻互相咋看不中呢。”

赵柯:花还是墙外的香,墙内……太了解了,荡漾不起来。

“萍萍对象家也没少托人往你五奶家跑。”

“什么事儿啊?”

“想让俩人早点儿结婚,又谈不拢。”

赵柯蹲在原地,疑惑:“眼瞅着就农忙了,谁家这时候谈婚事啊?”

余秀兰随口说:“外村地都泡了,秋收指不上,没啥活儿,又怕俩人黄,可不是来得勤吗。栓柱儿不在家,她对象还来帮你六叔家收自留地呢。”

“!”

“!!!”

赵柯拍了下脑门儿。

余秀兰莫名其妙,“你干啥?”

赵柯嘴角越扯越大,笑得牙都露出来了。

她怎么就忘了呢?

别的大队受灾,闲散人员多啊。

只要多留心,总会发现各种好事。

赵柯站起来,小跑向亲妈,抱着她的脸,吧唧一口:“余秀兰同志,给你记一大功。”

余秀兰两边儿脸侧沾着土,颧骨位置似乎还留有亲过的触感,发懵的同时又有点儿难为情,口是心非地嫌弃:“多大人了,一点儿不稳重……等等,你要干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