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4页)

他们三个同时还得当保镖,当力工,当司机……

赵柯没多话,直接拍板:“既然没有不方便,就这么定了,你们仨准备准备,明天就走。”

赵柯要去买拖拉机的事儿传出来后,村儿里人对傅杭和林海洋跟赵柯去省城,都没啥说的,就是议论了陈三儿。

他这半年虽然学好了,那比他好的人选也有啊,凭啥他能去呢?

有人还找到赵柯和赵新山跟前,表示也想去省城。

赵新山不管,“谁去不一样儿,赵柯指定谁就是谁,咋那么多事儿?”

赵柯话更婉转,一句话就打发了,“以后还有机会,我回回带的都是不一样的人,肯定能轮到,不用着急。”

陈老爹高兴,给陈三儿塞钱,“出门得多带钱,万一有啥事儿,省得没钱。”

陈三儿依然硬邦邦地拒绝,“用不着。”

陈老爹塞给他就走,掉地上也不管。

钱还能扔了吗?

陈三儿喊了几声,他越走越远,只能捡着。

而陈老爹晚间一个人,还倒了一口酒,美滋滋地喝。

第二天一大早,板儿叔套上受伤不严重的那只牛,送四个人去公社。

他们下牛车就上小客车,中间没多少时间间隔,赵柯就没去找赵棉。

从报纸出来,赵柯这是第一回 进公社。

小客车的售票员以前见过赵柯不少次,热情百倍地打招呼:“诶呦,赵主任,可见着你了,坐车上哪儿去啊?”

司机也扭头打招呼:“赵主任,好些日子不见了。”

赵柯礼貌地摘下口罩,态度跟以前一样儿,笑着回答:“去省城一趟。”

“四张票,您拿好。”

赵柯边接边无奈道:“可别这么客气,这不臊我呢吗?”

她变成名人儿,也没飘得看不起人。

售票员笑成一朵花,“行行行……”

赵柯他们四个人,气质看起来不像是一般农民。

车上乘客好奇地打量他们。

有个人盯着赵柯看了好一会儿,认出她,惊喜地大声道:“你是上报纸的赵柯!”

这可是他们双山公社土生土长的名人儿!

小客车上所有的乘客一下子全都躁动起来。

点出赵柯身份的人又转向傅杭三人,傅杭长得出众,也要更好认一些,“你们是报纸上的知青吗?”

傅杭面不改色,林海洋克制着得意,而陈三儿虽然不是知青,跟赵柯同行,抬头挺胸,。

不过本地人最有热情的,还是赵柯,纷纷“赵主任”“赵同志”的喊。

赵柯突然成了动物园的大熊猫,而且被一客车的人当面儿夸,十分肉麻,略显尴尬,又不得不以笑回应。

“赵同志,坐这儿吧?”

前排的乘客起身要让座。

赵柯赶忙道:“不用不用,后面有位置,我们去后面就行。”

坐这儿,她疯了吗?跟大熊猫上树有什么区别,上上下下的乘客全能看见她。

赵柯对每一个跟她说话的人“点头-笑”,穿过过道,走到最后一排,坐到窗边,拽着三个人围着她坐。

傅杭坐到赵柯身边,林海洋和陈三儿坐在她前排,半挡住乘客们的视线。

赵柯重新戴上口罩,悄悄呼出一口气。

傅杭忍俊不禁。

最后一排右侧的两个座位也坐了乘客,傅杭靠近她耳边低声道:“需要借你外套挡一下吗?”

他离得太近,呼吸拂过耳朵,有些痒。

赵柯摇头,“这样就行。”

报纸的影响还热,冷不丁的见面才这样,时间长就淡定了,没什么好躲的。

傅杭并没有离远,盯着她的耳朵道:“耳朵红了。”

赵柯抬手搓了搓离傅杭近的耳垂。

傅杭满眼笑意,撤离,微微侧身,挡住同排乘客的视线。

从公社到县城,时间很长,途径好几个公社,停车很频繁,上上下下,小客车上连过道都挤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