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9页)

“哦?”

赵柯抛出赵村儿大队的优势,“去年我们大队买猪,还是租用了县养猪场的小货车,今年我们开我们大队自己的拖拉机来的;我们赵村儿大队跟我们公社其他大队初步结成了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打算一起在农业上向前跨越大步;我们公社大力扶持我们大队的发展……”

张场长不得不打断:“这跟县养猪场有什么关系?买猪崽赊账,对我们没什么好处,拿不到钱,我们养猪场为什么不自己养?猪出栏后,收益更高。”

赵柯道:“按照我们大队去年一年养猪的经验,避免不了的是成本问题,养一个猪,从饲料到人工,再有个病啊灾啊的,饲养成本直线儿上升,养猪场需要承担的压力就会增大。”

“以县养猪场现有的规模,要控制体量。种猪带崽,选出一部分健康的猪崽饲养,多出来的,才会卖出去。”

张场长表情没多少变化,“那又怎么样?”

“国家对养猪的扶持力度很大,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今年首都要组织一场专业养猪培训?”

张场长坐姿起了些许变化,身体微微前倾,“你们大队怎么知道的?”

双山公社是县里比较偏的一个公社,赵村儿更是偏僻,按理说他们应该没有信息渠道……

赵柯笑道:“我还在农业部报了名。”

张场长神色微变。

名额有限,竞争紧张,省内得到消息的养猪场几乎抢破头,各显神通。

县养猪场当然也想参加培训,只是得到的消息,完全没有竞争力。

赵村儿大队有什么优势?

他们上过报,现在还在热度中,全国知名。

“你们什么时候报的?”没听说。

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选上。

张场长看一眼日期,二十五号,今天公布,“稍等一下,我打个电话。”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电话本,照着号码拨,“嘟——嘟——”两声之后,电话接通。

张场长对话筒问道:“老胡啊,培训名单公布了吗?”

赵柯和赵新山对视一眼,多关注了几分。

张场长的通话还在继续:“我知道我们县养猪场可能选不上,你帮我看看,都有谁。”

“行,我等你两分钟,不用挂。”

两分钟后,张场长抬眼看赵柯三人一眼,“好,谢谢啊,回头见面,我请你吃饭。”

电话挂断。

张场长眼神复杂,“你们大队选上了,恭喜啊。”

赵新山眼里现出喜色。

赵柯则是抓紧机会,笑道:“张场长同喜。”

“我有什么好喜的。”

“我们就是咱们县下辖的大队,我们大队选上,跟县养猪场选上有什么区别?”

肯定是有区别的,要不为什么不选他们县养猪场?

不过……全省那么多养猪场,赵村儿大队选上,比其他县的养猪场选上,更让他舒服。

张场长面上浮起一丝笑,叮嘱一句:“你们大队好好把握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这是一定的。”赵柯大方地说,“赵村儿大队就是咱们县的一份子,我们有任何所得,回来都会毫无保留地与县养猪场分享。”

张场长意外,“你们舍得?”

这不只是简单的养猪培训,技术、人脉、资源、政策扶持……后续会有各种好处。

他们难道不知道?

赵柯跟段书记不一样,她谈判的时候,通常喜欢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让对方认为她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然后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不觉得自己的位置放得低,这只是一种手段,只要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手段没有高低。

所以她怎么忽悠,对面的人一般不会不舒服,顶多是好气又好笑。

而眼下,赵柯就一个目的:赊猪崽。

赵柯又拿出她那套“资源置换,互利共赢”的磕儿,“我们大队就是小打小闹,实力肯定比不上县养猪场,市场广阔,咱们本来就是所属关系,同根同源,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