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第2/3页)

三百块白掏吗?

他们必须锁死。

宋文瑞知道后反应很平淡,父亲有新家庭,过得“幸福”,他们母子就都放心了。

宋文瑞现在是个母亲虽然身体不好,偶尔会有一些小烦恼,但有钱慢慢长大的快乐的小学生。

·

赵萍萍比预期中回来的还要晚一些。

郑家人刚走没多久,赵萍萍就打电话回公社,告诉赵柯一个信息:省城那边儿要优培、优养本地特色种猪,打算扩大原有肉联厂的规模,打响本省肉制品的名声,外销出省。

赵柯对这个消息并不意外。

国家要发展经济,不止养殖业,各行各业都蓄势待发,谁先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赵村儿大队不可能放弃农业,专门养猪。

事实上,目前全国任何一个大队都不可能放弃农业。

而在彻底机械化之前,现在的赵村儿大队养一百头猪,就已经是当下能够承受的最高体量,没有能力再扩大规模。

如果想要抢占先机,绝对不能守成,也不能吝啬。

赵柯的志向不在一个赵村儿大队,她想要更多的人富裕起来,赵村儿大队实力不够,就集合整个双山公社的力量,有机会插一脚,必须插进去,努力让养猪成为双山公社农业之外的另一个产业支柱。

为此,赵柯跑了一趟县城养猪场,又跑了一趟省城,跟县养猪场里合作,以县养猪场、赵村儿大队以及县内散猪将近四百头猪,跟肉联厂拿到了一份供猪合同。

合同里,按照当下一头猪的成熟期,他们后年年中交猪的数量必须达到一千头,双山公社则必须达到四百头,才会有后续的合同。

合同拿下来,就是开会。

赵柯回村儿第一件事儿就是问赵萍萍,能不能参加。

赵萍萍斩钉截铁地告诉她:“能。”

赵柯道:“那你回去准备一下,跟家里也沟通好。”

赵六叔夫妻俩得知赵萍萍刚回来没安生养几天胎,又要去公社开会,都很反对。

罗红霞避着在外头干活儿的女婿马盛,劝她:“你都这么大肚子了,养胎要紧,万一累出个好歹,咋办?”

赵萍萍却道:“村里妇女不是一直以怀孕还照样儿下地骄傲吗,我这也不是下地干体力活儿,为什么觉得我不行呢?”

罗红霞一滞,无奈道:“夫妻过日子不能这样儿,一走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回来,又要走,就算你男人支持你,你也得考虑考虑他和你婆家的心情吧?”

“不是一回的事儿,以后这不没完没了吗?”赵建发也道,“马盛一个人在家陪丈人丈母娘,外人咋想,他心里咋想,不真成倒插门儿了?况且你再要强,也不能总跟丈夫一分开就没个时候,这日子能长远吗?”

赵萍萍看着外头任劳任怨的男人,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坚持:“我得去。”

“你咋这么倔呢。”

赵萍萍反问:“怎么能不倔?”

赵柯为什么没直接体谅她,让她在家养胎?

赵萍萍肚子平坦地出去,回来肚子已经七个月,这期间她一个人在首都学习,当然很辛苦,家里头都很担心,也提过让她不行就回来,可先天条件没办法改变,如果她因为怀孕了,就退出培训,或者再换一个人耽误了培训时间,或者因为怀孕就理所当然地懒惰,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妇女就得待在家里,妇女不如男人方便,妇女不行……

口号喊“妇女能顶半边天”,妇女真的顶半边天了吗?

这次培训,只有三个妇女,赵萍萍发现怀孕并且决定排除万难完成培训,另外两位女同志给予了她很大的帮助,因为她们三个都是跟人挤破头走过独木桥,才走到首都去。

妇女们的前进本来就很艰难,她们得到了难得的机会,再因为自身的原因退缩,那不是断其他妇女后面的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