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第3/4页)

余岳“诶呦诶呦”地叫唤,挣扎。

其他孩子“哈哈哈”地笑话他。

刘三妮儿赶羊一样赶娃,“都回家去,快点儿的!”

孩子们一溜烟儿地跑远。

刘三妮儿揪着余岳回去换了一身衣服,然后和余秀兰一起带着孩子们去村口迎人。

余家两个舅舅也都全家出动。

北方冬天黑的早,路又滑,拖拉机开得不快,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赵村儿大队。

傅杭停好拖拉机,两伙人顺利会师。

于师傅一家三口人带了很多东西来,年礼加上对象第一次上门,诚意很足。

余家人随便一扫,就发现烟酒糖茶都有,笑意更浓。

说明他们对赵棉很重视。

余家人越发热情。

刘三妮儿这个最长的长辈招呼:“外头冷,快回家。”

傅杭年前也给送过年礼,余秀兰走之前还惦记着他,扒拉赵柯一下,提醒她别太没心没肺。

赵柯不是没良心,而是知青们早就约好一起吃年夜饭,顾校长一家,唐副队长一家,还有单身的知青们全都到知青点聚。

“我跟你一起……”

傅杭抬手挡了一下,温声道:“我自己放水就行,你别碰了,弄脏手……”

两个人确实有点儿多余,赵柯便站在旁边看他给水箱放水,等放完,一起推拖拉机进大库。

赵柯家很热闹,余家人做好了菜,都端到了赵家,今年的年夜饭,他们一起吃。

赵柯和傅杭锁好大库的门,往回走。

赵柯余光瞥傅杭,想起他说过的家事,问他:“过年不能跟家人在一起,会很难过吗?”

“以前就算不承认,心里还是会怨愤,现在……”村里各处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傅杭轻笑,“太热闹了。”

以前,别人家也热热闹闹,显得他的家里格外安静、苦涩。

现在,赵村儿大队也很热闹,可这个热闹,没有将他们排除在外,而是接纳了离乡背井的年轻人们。

两个人在路口分开,赵柯回家,傅杭去知青点。

三十的晚上,没有月亮,家家户户的灯光和雪色辉映,夜晚是银色的,朦胧的,温柔的……

傅杭忍不住感叹:“真幸运啊……”

·

赵柯家——

赵家人对方煦一家同样很重视,专门借了村子里最大的桌面,满桌子的菜。

长辈们一桌,摆在炕上,夹着方煦和赵棉。

赵柯和晚辈们一桌,在地上,随时给添菜。

这是方煦第一次以“准女婿”的身份正式上门儿,余家女人们一个劲儿地夸赞他一表人才,老少爷们儿则是全都可劲儿地招呼方煦喝酒。

余大舅和余三舅单纯和准侄女婿喝一杯,就去陪方承。

余家的哥哥弟弟们就带着些别有意味了。

赵棉这样的姑娘,无论是妹妹还是姐姐,兄弟们都很护着,尤其她还是余家第一个快要出门子的姑娘,就连远在部队的赵枫都特地写信给堂兄弟们说,“不能客气”,背后还有赵柯撺掇。

大伙儿铆足劲儿要验验方煦,干脆拉他到另一个桌,这个酒杯放下,另一个酒杯又举起来。

“来,走一个!”

“再走一个!”

方煦一个都不敢拒绝,全都接着。

赵棉没有去阻挠兄弟们,只提醒方煦吃点儿饭菜,别光喝酒。

余秀兰怕未来亲家担心,对他们道:“孩子们有分寸,怕他喝坏了,烧酒都兑了水,度数不高。”

于师傅面上带着笑,不以为意,“我们夫妻是真喜欢小棉,我们家人少,以后两个孩子结婚,就都是亲戚了,热闹热闹挺好的。”

“是是是。”余秀兰高兴地招呼,“尝尝米饭,我们大队自个儿种的,可香了。”

“听小棉说了,是你们大队第一年的水稻,我们可得好好尝尝。”

于师傅和方承都端起碗,然后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