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第2/9页)

过得好的儿子怎么能眼睁睁看着父母欠债?

过得好的兄弟怎么能不帮衬拉拔其他的兄弟?

人都不是恶人,但是穷,就会酸,就会不平衡,就会计较。

想占便宜的人,得到之前可以衡量,可以装一时,得到之后胜券在握,就装不下去了。

分隔两个大队,双方不常见面,可每次见面,总要诉苦,总要说些引起曹水愧疚的话,拿道德和感情施压,让他们帮衬帮衬家里。

曹家父母还明里暗里说当媳妇儿得怎么怎么样,打压赵小艾,妯娌也酸言酸语。

当赵小艾面儿还拐弯儿抹角,背后对曹水,说他们出了彩礼,啥不都是老曹家的,将来孩子也姓曹,得治一治赵小艾,不能让她骑到头上去。

赵小艾为此跟曹水闹了一通脾气,明确表示很不喜欢婆家人。

曹水脾气好很多,道歉哄她,可也不忍心家里难,对赵小艾提过一次,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兄弟过苦日子,能帮就帮一帮。

赵小艾不乐意,他们不可能一直住在娘家,要攒钱盖砖房,而且将来生孩子也得花不少钱,帮婆家了,钱能不能回来,什么时候能回来?

赵五奶不让她跟曹水吵,劝赵小艾把钱投到大队,手里没有钱,省得惦记。

曹水有理由回父母,也没有不满的情绪,毕竟赵小艾说得有道理,他有男人的自尊,并不乐意一直住在媳妇儿娘家。

不过曹水孝顺,没借钱,就在别的地方弥补一下,回家探望父母的时候,总会多捎带点儿东西。

他不想老丈人丈母娘看不起,就努力干活儿,有空闲了常跟着人上山下河弄点儿野菜野物,跟人换点儿啥,留出给赵小艾的,其他的都接济父母。

赵小艾觉得他不亲她家人,只惦记着父母兄弟。

曹水不跟她争吵,每次赵小艾起头,俩人拌几句嘴,但吵不起来。

可等曹水考上拖拉机手,进到公社农机站,月月有工资,情况就大变。

儿子有本事了,曹家人态度更直接,然后就导致夫妻的矛盾直线上升。

曹水认为他是儿子,孝顺父母理所应当,顾及着赵小艾的情绪,而且总这样儿没完没了,提出每个月只拿出一块钱给父母。

赵小艾不愿意,她拿一分钱给婆家都难受。

赵五奶他们也劝过她退让一下,别太较真儿,赵小艾不退。

夫妻俩生出隔阂。

甜蜜被鸡毛蒜皮打败,结婚的日子没那么美好。

赵小艾不顺心,婆家说曹水“有本事”,她就拿话磕碜曹水——

“你兄弟能月月给父母一块钱吗?你父母是父母,我就是外人吗?”

“你不跟我结婚,哪能留在赵村儿大队,哪来的机会当上拖拉机手?”

“你现在住在我娘家呢,你才是胳膊肘往外拐……”

这种刺人的话,曹水尊严受挫,寄人篱下感十足,要么态度冷淡地回避赵小艾,实在逼急了就跟她吵几句,拿到工资也不跟她商量,直接抽了一块钱给家里。

因为这个,赵小艾动了手,有一就有二,演变成经常。

这就很难评。

赵芸芸听得头大,麻烦,“互殴了?”

赵林媳妇儿无奈道:“没有,妹夫没还过手。”

赵芸芸:“……”

单方面啊。

赵小艾真的,整个赵村儿大队的妇女都没她牛,开天辟地了。

但是男人和女人,身体上确实存在差别,曹水常年干农活出大力,要是也动手,赵小艾肯定不是对手。

话又说回来,打架也不光凭体格,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赵芸芸思维发散,赵柯就属于打不打过心里怂不怂,气势上一定要悍,所以男孩子也会怕她,时间长了,形成威信。

“这回是因为妹夫的弟弟今年也去相亲了,要结婚得用钱,就想跟小艾他们借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