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2/4页)

她颠倒黑白!

魏大海瞠目结舌。

儿子对娘动手,那是大不孝,敢打娘就敢打爹,谈啥养儿防老?

魏老爹也愤怒了,扑上去按着魏大海拳拳到肉。

苗凤花躲在角落,不知所措。

而魏如月,他们打得越狠,她就哭得越凶,大声让奶奶听到。

屋外,赵柯和莫浩赶过来,就看到气冲冲跑出来的赵芸芸在撅着屁股扒门偷听,脸上满是幸灾乐祸的笑容。

赵芸芸发现他们,连忙竖起食指挡在嘴前,“嘘——走走走……”

莫浩疑惑,“不管吗?还在打……”

赵柯凝神一听,发现了声音不对。

赵芸芸扯着他们远离,义正词严:“你妈打你,是教育你,还用得着大队管吗?”

莫浩不乐意,“我要是没错,我妈还打我,大队咋不能管?”

赵芸芸语塞,郁闷地嘟囔:“现在的小孩子,一个个咋这么精,以后肯定不好管……”

赵新山过来,严肃地教训她:“你也代表大队的形象,说话办事儿多过过脑子。”

赵芸芸也不反驳,“哦~”

莫浩偷笑。

赵柯也在笑,笑得欣慰……又带着些许怅然。

人太闲了,容易生事端,魏大海就是个例子。

赵柯还没提醒,庄兰和苏丽梅就提出增加社员们课程和活动的丰富性——彼此交换技能,比如缝纫、编织、唱歌、吹口琴……

赵柯这才知道苏丽梅唱歌很好听。

她教社员们的第一首歌,是国歌,社员们不好意思张嘴,谁要是声音大了或者调子奇奇怪怪,就会引得众人一顿哄笑,大伙儿就更不好意思开口了,唱得磕磕绊绊。

苏丽梅教得很着急,不断鼓励大家。

这时候需要有人起带头作用,林海洋、刘兴学他们一群知青站起来,激昂地大声歌唱。

年轻的知青们奋发向上、感情饱满的歌声感染着社员们,大家稀稀拉拉地跟唱,慢慢就融合在一起,汇成洪亮的大合唱。

傅杭会吹口琴,长身立在一侧,轻轻吹起,悠扬的琴声伴着大家朴实的歌声,带着别样的感动。

外面砖窑,冰天雪地中忙出一身汗的社员们听见歌声,情不自禁地扬起嘴角,低声跟着哼唱。

农民们学一首歌到熟练,需要好几天,第一首歌,赵柯也跟着知青们大声领唱,开始学第二首歌的时候,社员们就不再那么拘谨了。

赵柯支着下巴坐在最后一排的老座位,含笑听了一会儿,起身悄悄离开。

欢声笑语的社员们都没注意到,而她旁边的人即使注意到了,也没有多想。

只有傅杭,吹着口琴,眼神一直随着她出去,若有所思。

之后的几天,赵柯依然时不时晃到大队部或者村外的大库,只是更多的时间窝在家里的炕上,看书看报,写写文章,偶尔给自己找点儿事儿劳逸结合、陶冶情操。

她拎着水桶,去村外没人踩过的地方铲雪,拎回来倒在洗衣盆里,化雪水,一洗衣盆的雪,能化半桶水,木桶装上水了,她就抱着洗衣盆出去装雪。

有社员问她干啥。

赵柯就笑盈盈地说:“做个冰灯,过年用。”

今年也不挂春联,冰灯挺好,也能祈福。

尤其小孩子们对一切好玩儿的事情都感兴趣,大家听说后,家家户户都打算着也要做冰灯。

赵家,余秀兰要洗衣服,四处找不见洗衣盆,喊赵柯:“你看见咱家洗衣盆了吗?”

赵柯告诉她。

余秀兰没好气道:“这给你闲的,洗衣盆还我!”

“洗什么,我给你洗吧。”

“用不着你,你那手劲儿,洗不干净。”

赵柯不服气,“我衣服都自个儿洗得,怎么不干净了?”

“谁像你似的,衣服洗那老勤,彩色都洗白了,你歇着吧。”

余秀兰看她那水桶还没冻实诚,就另找了个盆,倒掉洗衣盆里的水,没直接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