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2/4页)

唐国伟和尹知青的女儿唐小婉从养猪培训陪读到高考补习,在她说话还不利索的时候,就看着赵主任和庄老师在讲课。

小小姑娘坐在下方,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她们,充满向往。

赵柯不是时时都在,但她过来,就会轻轻摸摸孩子们的头,轻声地询问几句,还会教他们几个字。

其他人往往会抬起头看着这一幕,浅笑,仿佛赵柯在,仿佛看着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和纯真的笑脸,就能抚慰紧张的心弦。

大半个月的时间,飞逝而过,高考到来。

12月22日,赵柯叮嘱众人检查考试要用的东西,注意考前状态,好好休息。

大多数人紧张地无法自抑,神经紧绷,根本没心情休息。

赵柯站在讲台上,打气道:“来来来,都别蔫头耷脑的,跟我念!”

众人抬起头,看向她。

傅杭更是目光灼灼。

赵柯:“我是青年。”

傅杭等赵村儿大队的人率先开口响应:“我是青年。”

其他人才陆陆续续地跟着念,声音杂而不高。

赵柯也不纠正,继续高昂地朗诵:“我是青年,是朝阳,我不惧怕黑夜!”

跟着念的声音开口时齐了些,“我是青年,是朝阳,我不惧怕黑夜。”

赵柯情绪饱满,字正腔圆:“我是青年,是骏马,我不惧怕险阻!”

第二句,大家的声音几乎完全一致,“我是青年,是骏马,我不惧怕险阻!”

赵柯:“我是青年,是磐石,我不惧怕岁月的侵蚀!”

众人的声音坚定了很多,“我是青年,是磐石,我不惧怕岁月的侵蚀!”

赵柯:“我是青年,是大海,我不惧怕汹涌的浪涛!”

和声有秩而激昂:“我是青年,是大海,我不惧怕汹涌的浪涛!”

赵柯高举起拳头,“风雪刺骨,热血难凉!青年有为,长风破浪!”

大人们同样举起拳头高喊,喊到激动,脸红脖子的筋泛起。

连小孩子们也奶声奶气地大声跟着喊:“风雪刺骨,热血难凉!青年有为,长风破浪!”

胡和志起初没跟着,掩在人群中,后来受到感染,也莫名其妙地喊起来。

众人一遍又一遍,喊到嗓子沙哑,喊出了胸口的郁气。

赵柯中途就不再参与,悄悄退了出去,冷风一灌,嗓子痒得厉害,不受控制地咳起来。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递过来一个军用水壶,“温的,喝一些。”

傅杭经常会递给她这只水壶,这是他专门给她准备的,只给赵柯用。

赵柯自然地接过来,盖子已经半松,她扭开喝了两口,压下喉咙的痒意。

傅杭拿回了水壶。

每次递过来又收回去,赵柯看着,“你不如直接送给我。”

傅杭道:“我想留念。”

赵柯:“……”

她用过的水壶……留念?

傅杭轻笑,“玩笑。”

赵柯故意面无表情,不好笑。

“你不会记得勤换热水晾着。”

傅杭一个文化人,耍起无赖,“我们的追求终将拉开我们之间的物理距离,不是吗?就当用你答应我却没有实现的挡箭牌机会换我这一次任性,我不会做奇怪的事。”

他说出来就很奇怪。

不过赵柯微微耸了耸肩,大方地张开手臂,“带带水就够了吗?小傅知青,拥抱一下吧,祝你前程似锦。”

傅杭深深地望着她,张开手臂,紧紧拥住她。

他们的身形,完全契合,傅杭宽厚的胸膛完全笼罩住赵柯。

赵柯头埋在他胸前,啥也看不见,倒也安然,志同道合的好战友似的拍傅杭的背。

教室,一群人堵在门口,以赵村儿大队的人为首,互相挤来挤去——

“踩我脚了。”

“往那头点儿,我看不清了。”

“嘘嘘嘘,小点儿声儿……”

赵柯闷声道:“如果你是想捂死我解气,还可以再抱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