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Quora金选

“非常感谢能有这么多Quora的忠实用户到现场来参加Quora的产品发布会。”

“Quora能有今天,和Quora的优质用户是脱不了关系的,Quora只是一个平台,里面优质的内容是每一位用户制造的。”

“我这背后是一张Quora数百万注册用户的验证码组成的Quora LOGO,正是有你们,才有Quora。”

发帖人吐槽了一句:周新对验证码是真爱啊。

“硅谷都说我是最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即便我是最好的互联网产品经理,我也无法脱离用户凭空让Quora成为现在的Quora。”

“这半年时间来,整个硅谷有很多类似Quora形态的产品被推出,infoworld、wired、MERCURY等等,这些试图复刻Quora的产品都没有获得成功。”

“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像Quora如此优秀的客户。”

旧金山的上午十点,是燕京的凌晨一点。

凌晨一点的天涯社区里的天涯杂谈板块还是非常热闹,尤其是直播Quora发布会的帖子。

吴世强就在自己的家中,同时看这个直播贴。

直播贴更新的非常快,周新说一句,帖子就更新一句,时间延迟不过十五分钟。

吴世强回国之后,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因为现在不仅硅谷的互联网公司火热,中关村的互联网公司同样火热,整个市场并不缺少热钱。

吴世强能够凭借周新的名头获得创业者的青睐,但是他问非常多的问题,又不投资给这些创业者。

这导致他在中关村的名声慢慢就臭了,甚至被人取了一个吴三舍的外号,意思是见到他要退避三舍。

反正吴世强也不会真金白银的投资。

吴世强又打开狐疑,狐疑是搜狐推出的知识问答社区,里面也有类似的问题:“如何评价Quora的首次发布会?”

上面同样有人在实时更新回答,只是狐疑里的更新是大概十五分钟更新一次回答,需要不断刷新。

两边的发布会内容一结合,就能知道老板大致在讲什么了,吴世强心想。

从硅谷回中关村,肯定是有落差的,尤其在中关村见到的这些创业者,创意几乎都是照搬阿美利肯的企业模式。

Quora推出后,搜狐推出了狐疑,新浪推出了新问,网易推出了易问。

甚至连鹏城一家叫腾讯的小公司也推出了鹅问。

吴世强第一次看到新问的时候还以为老板回国创业了,看到鹅问,怀疑自己到了养鹅场的官网。

目前来看狐疑做得最好,有张朝阳牵线搭桥,找了一帮科学家和人文社科类的专家入驻,社区质量最好。

新问是最喜欢把新闻放上去讨论的,和新浪网业态也有关,同时大量充斥着你国怎?定体问的回答。

至于易问,反响平平,无人问津。

鹅问要好很多,借助QQ大量用户,上面一些颜色问题导致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周新从吴世强口里得知后,他心想,你们都取了这么多名字,咋就没有谁叫知乎的呢?

吴世强在办公室这段时间见过最多的项目也是照搬Quora,动辄等到电子支付监管要求放松,我们马上能实现盈利。

拳头游戏的业态在华国行不通,不仅仅是盗版猖獗缺乏监管的问题,华国现在的生产力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压根不支持大量正版用户的诞生。

即便搬运到国内,也是一个人下载,然后被共享到各大网络论坛。

所以从来没有哪个互联网公司想过要搬运拳头的形态。

至于NewPay,监管不允许,监管放开,也不是普通创业者能玩得转的。

只有Quora被华国创业者们逮着薅。

一帮创业者拿着计划书就来找吴世强,现在还没有PPT创业的说法,PPT创业得等到移动互联网才开始流行。

说法都大同小异,我们把网站已经搭起来了,等您这边资金到位马上拿资金去请学术大牛、社会学家,然后借助他们再引流大学生,最后是普通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