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回 幽州忽报西风起(上)(第2/3页)

这个便是所谓“呼名而战”,杨克世正乱杀辽兵,听见声音扭头一看,见一员辽国大将,素袍银甲白马,头顶凤翅盔、腰间寒玉带都是白的,手中一条纯钢银枣朔,更是从头白到尾,大笑道:“你便是这伙披麻挂孝军的将主么?好嗓门,倒是一把哭灵的好手!”

重骑官兵闻言,都不由哈哈大笑。

看官听禀:历代名将,很有不少擅于骂阵的“口臭将军”,在后人看来,两军厮杀之际,口出玩笑不恭之语,不免轻佻,其实细细思之,骂阵这门本事,着实大有用处。

概因历朝军队,大都是些质朴汉子,直肚直肠,喜怒于色,主将骂阵骂的阴损,免不得感觉占了便宜,这哈哈一笑,心理上的优势便得以建立——莫小看这份心理优势,士气高低,军心战意,往往由此而决!

看官们不妨带入一下:假如咱是譬如张飞张翼德手下一兵,听着主将大骂“三家姓奴”,气得对方七窍生烟、哇哇怪叫,哈哈大笑之余,是不是也觉得对方兵马不足为惧?

便是后世的竞技场,有时运动员因紧张而僵硬,若有人说个笑话,哈哈一笑,那僵硬程度也要大大缓解。

杨可世将门子弟,这些本事都是历代传承,对于其中究竟道理,或许不如我等说得明白,但运用却是得心应手。

他今日以寡击众,绕道而击,一旦有失,主力接应都难以接应,自然分外小心,前面笑话辽军戴孝,此刻骂乌利可安擅长哭灵,都是有意而为。

宋军们见主将嚣张无比,果然士气大增,杀得越发凶狠,乌利可安却是大怒:“宋狗竟敢辱我!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气恼之余,挟马猛冲,一下就和四金神将拉远了距离。

杨可世眼中精光闪过,飞马迎上前去,他见辽将手中这条银枣槊又粗又长,心知必是好手,若是缠斗,怕是劲敌,此刻激怒对方,那还不趁机下死手?

一边冲锋一边急急叫道:“可弼助我!”

杨可世两个兄弟:二弟杨可胜、三弟杨可弼,都有万夫不当之勇。

前番征方腊,死了副手赵明,遂走童贯门路,提拔了“铁枪郎君”杨可胜代替,掌管环庆兵步军,幼弟杨可弼年方二十二岁,随长兄在白梃重骑中做个骑将,亦有一个绰号,叫做“铁箭三郎”。

概因别人射箭,箭杆多是木制,他却是一身好气力,所用之箭,通体铁铸,任你宝甲坚盾,也要一射而穿。

当初杨可世大战石宝,受他流星锤暗算,这“铁箭三郎”便要引弓救兄,却被老将王舜臣抢先一步,阴差阳错,未能当众扬名。

乌利可安恨不得一口水平吞了杨可世,两马照面,踏蹬而起,恶狠狠一槊搠将过去,杨可世挥棍一挡,只觉掌心发麻,暗惊道:“这厮好大力量!”

乌利可安和对方过了一招,试出对方力道不及自己,顿时大喜,正要再攻,忽听一声弦鸣,眼角黑光一闪,急欲闪时,右胸一痛,低头看去,一支黑色铁箭深深没入胸口。

杨可世大喜,扭腰一棍“大圣劈炉”,砸在乌利可安脑后,这辽将强壮的身形晃了晃,脸上露出不甘神色,缓缓自马上滑下。

杨可世叫道:“可弼,割了他头拴在马前,这是你的军功!”一面马不停蹄,杀向四个副将。

四金神将跟在乌利可安马后,角度问题,没见到杨可弼发箭暗算,只见杨可世同自家主将交手一招,反手一棍便砸主将落马,都不由骇然——乌利可安乃是辽军中数得着的猛将,便是兀颜光也绝不可能一两招秒杀他,那这个宋将得厉害到甚么程度?

杨可世察言观色,岂看不出他四个惧意,高声叫道:“某乃大宋环庆兵将主,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且把四个狗头,纳下与某做个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