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回 塞北惊闻中原变(上)(第3/4页)

挥动三尖刀一路杀去,先后斩杀百余辽军,恰遇辽将“女土蝠”俞得成,见这老将威风赫赫,便来交战。

二将战了十余合,梅展奋起一刀,劈翻俞得成,却被俞得成死前一枪,戳瞎战马眼睛,那马负痛乱跳,将强弩之末的梅展颠下马来,那口三尖刀亦不知跌往何处了。

梅展晓得死期已至,毫不畏惧,抽出腰间宝剑,大呼酣战,又杀辽兵十余。

眼见摇摇欲坠时,自小巷子中杀出两条汉子,都生得眉浓眼大,只是一个胖壮些,一个矫健些,矫健那个,鬓边插着鲜花一朵。

这二人各使一口沉甸甸的鬼头刀,一刀就是一颗人头,连杀十余人,抢到梅展身边,左右搀了就逃。

辽兵们紧追不舍,然而这两个人,显然是大名府的地里鬼,一路穿街过巷,踢门跳瓦,没多大功夫便撇开辽军,带着梅大郎不知所踪。

大名府乃是北方要塞,军械粮草堆积如山,辽兵下了此城,当即吃个肥饱,痛快过了几日,径自出发,便往开封杀去。

赵官家此前闻听童贯兵败,已是吃惊,派人催西路大军回头,不料种师道佯装听不懂,径自杀出了雁门关。一开始连场大胜,捷报连连,官家得知倒还欢喜,谁知忽然一日金兵杀来,竟是大败亏输。

消息传到汴京,赵官家听说天祚帝举国降金,大败种师道,又怕又怒,大骂天祚帝丢尽了祖宗脸面,软骨头至极,又骂种师道无能,累死三军。

不出几日,童贯归来,随即便听得大名府城破,辽兵径直来抢汴京,吓得官家从龙椅跌下,磕断门牙两颗。连忙召来群臣商议,先把童贯指着大骂,童贯辩解道:“老臣一生戎马,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岂会临阵私逃?只因有要事必须面陈御前,无奈而回,本待说完此事,立刻便去大名府,谁知这般快便失陷?此皆诸将不肯力战之故也!”

童贯这番说法,却是维护了蔡京体面——毕竟是他女婿开了城门。

蔡老太师投桃报李,连忙出班奏道:“官家,童枢相刚勇冠于国朝,岂是畏死之人?他今所回,必有大事。”

赵官家听蔡京这般说,强忍怒气,让童贯奏来。

童贯连忙把新得的消息拿来遮掩:“老臣听闻,天祚帝降金,如此一来,耶律淳等人,皆亡国之人也,与其同他死战,何不首尾我用?这便是老臣急忙回来面君的缘由了。”

官家听他这般一说,心中亦动,连忙催他细细说来。

童贯便奏道:辽国如今已然没了,耶律淳等人,都是亡国之人,心中岂不惶恐?这一干人,善战之极,我们大宋何不拿出诚意,收复了他们,让他们为大宋守护边疆,岂不妙哉妙哉?

官家听罢,把腿一拍,转嗔为喜:“老爱卿,妙计呀!”

带着蔡京等人一番议论,很快拿出对策:封耶律淳为辽王,萧干、耶律大石、兀颜光等人一并厚厚封赏,要他归心,从此甘为宋国的爪牙。

定下策略,便要选择使臣,带着诏书,去劝辽人投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几个人选,叫来一问,早自吓白了脸、软了腿脚。

赵官家见彼等狼狈形状,目露不屑之色,摇头叹道:“此皆秦舞阳之流也!安足托付大事。”

众人见不是头,只得暂时搁置人选,要到上朝,再行细细选拔。

次日上朝,王黼出班,解说此事:“……使此狼虎之辈,甘心王化,驻守边界,永为爪牙,不知哪位同僚,肯替君王分忧?前往辽营,说他来降?”

一言既出,满堂垂首,一众名臣,皆瞩目地上金砖,要细细揣摩它是如何烧制得来。

蔡京见状,大怒道:“若非老臣年齿太高,往他营中,必然令他笑我大宋无人,定要亲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