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回 老刘巧舌说小赵(第3/4页)

赵桓周身一颤,正要尖叫,丑宫女往前一冲,伸手捂住他嘴巴,压低声叫道:“陛下莫嚷,老臣刘延庆,特来勤王护驾!”

赵桓一抖,双眼陡然大睁,细细看去,可不是么?

这丑女虽然涂脂抹粉、又没了胡子,却正是河南三城节度使刘延庆!

又听时迁道:“皇帝休慌,我是武大哥麾下兄弟时迁,奉了武大哥将令,特地同刘将军来救陛下。”

赵恒定睛一看,果然眼熟,的确曾在老曹麾下见过此人!

哗啦,两行泪水,离眶而出,使劲扒拉给老刘的手,泣声道:“二位爱卿,太上皇欲行复辟之事,必将杀朕!爱卿们快快救朕性命!”

刘延庆叹一口气,低声道:“陛下,我二人此来,本是武植所派,要救你离这樊笼,只是恕老臣直言,武元帅如今已然扫平了辽国,北上去伐金国,若是败了也还罢休,若是胜了……陛下,则淮河以北,尽入其手,江南方腊,也自称臣,老臣只怕陛下才离狼窝,又入虎穴啊!”

赵桓身躯剧震,泣道:“我那武兄,也有了不臣之心么?”

说罢不待人接口,自家先点点头:“也不奇怪!他平夏灭辽,赫赫武功,只有本朝太祖方能相提并论,男儿至此,便是本无野心,也要生出……朕如何这般苦命哟!”

刘延庆听了,也流出两行老泪:“都是臣等无能,使得君王受辱。陛下,眼前只有两条路走,臣刘延庆虽不才,世食宋禄,愿和陛下生死相随。”

赵桓拉住老刘的手,垂泪道:“不料如此时刻,还有忠良!爱卿快说,却是哪两条路?”

刘延庆道:“第一条路,我和时迁来时,已在山下备了一条小船,陛下若舍不得祖宗基业,臣这就火并了时迁,背着陛下逃出此地,涉水遁逃,我君臣二人,直奔南剑州沙县,贬去那里的李纲,却是个肱骨忠臣,有他相助,我等先占据福建路自保,然后号召天下忠臣义士勤王,勾连荆楚,再图巴蜀,此为孙权、刘备之事业也。”

赵桓想了一回,摇头道:“老爱卿,非是朕小觑你,论朕胸襟,不如昭烈皇帝,你的本事,亦无关张之勇,李纲那人,更无诸葛之智,刘备、孙权尚且先后败亡,何况你我?”

刘延庆苦笑道:“陛下既然有这番自知之明,天意岂不垂怜?臣斗胆,请陛下为安乐公。”

赵桓本来已停下的眼泪,顿时再流:“你要朕做刘禅?”

“刘禅活了六十五岁,陛下!”刘延庆眼也不眨,陈述出一个令人心动的事实。

他直直与赵桓对视,满脸诚恳道:“武植此人,向以义气著称,你叫过他一声哥哥,若是真心降顺,莫说一个安乐公,便是封王,也自寻常。如此一来,莫说陛下可以快乐终老,便是子子孙孙也有了安稳,赵氏苗裔香火不绝,将来九泉之下,也能对太祖太宗交待。”

时迁在一旁看的暗自点头,心道怪道武大哥肯让姓刘的,他这番话,换我绝说不来。

赵桓听罢,眼皮连眨,显然心动。

迟疑片刻,又问道:“便没有第三条路么?”

刘延庆摇头:“第三条路,便是太上皇给陛下的死路。”

说到“死路”二字,他的声音陡然一沉,赵桓打了个抖,晓得自家这位父皇,才是最难容自己活命的人。

又看向时迁:“武大哥果然不会杀我?”

时迁笑道:“武大哥要取信天下,皇帝,你与天下孰重?”

赵桓缓缓点头:“好,朕……不,我信你们。”

时迁四面一扫,一指笔墨:“陛下,既然如此,还请写一封禅位诏书与我。”

赵桓皱眉道:“这又是何故?你等带我走,不是一般?”

时迁哂笑道:“陛下,这里是金陵府,出了此门,放眼皆敌。陛下身边却只有我和刘将军二人……你与我禅位诏书,真正事到紧时,我有诏书在手,才好引走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