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江湖夺宝(第2/3页)

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一样的下场。

渐渐看见了女侠口中那座亭子。

虽是在半山腰上,不过却是一处向外凸出的悬崖边,也不知是哪位雅人所建,用来观赏风景是再适合不过了。

三人一马率先走进了亭子中。

没过多久,雨就下了起来。

这雨下得大,来得急。

道人不慌不忙的在亭子中盘坐着,既不因方才江湖人的多番打扰而烦躁,也不因烧了七八个人而感怀,心中好似全无波澜。

从亭子里往外看去,每一滴雨都是短短的雨条,挂满了天地之间。

穿林打叶敲亭瓦,声音道道不相同。

山间一直有着团雾,大雨一浇,又升起了氤氲,如一层半透的轻纱笼罩了层层青山,风景本就秀丽,又变成了一幅山水画里的场景。

陆续有江湖人赶来此地。

也许有同样知晓此处有座亭子、前来避雨的,也许有从那些溜走的人口中得知消息,特地围过来想要夺宝的。

不过没人轻举妄动,都站在亭子外头,淋着雨盯着亭中众人。

渐渐越聚越多。

从十几个,变成二十几个,又从二十几个,变成三四十个、七八十个,到后来不太能数得清了,也许已经有上百个了。

还在不断增多。

有的是单枪匹马来的,有的是三五成群结伴来的。有的零零散散的站在前方路上、半山坡上,有的聚成一堆,大雨中只见黑压压的一团。

这些江湖人手中兵器也各不相同,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什么都有。

不止兵刃,打扮也不相同。有的穿得好,有的一团乱遭,有的披了蓑衣,有的戴了斗笠,有的只在雨中淋着,头发被雨湿成一股一股的。

隐隐还听见山下有打马的声音,明显有人正听闻消息,火速赶来,足以见得这幅传说中的绝世画作究竟有多么大的吸引力。

这些江湖人要么独行独立,只抱着武器盯着亭中的道人与女子,要么凑在一起小声讨论,但声音也都被大雨声盖了下去。众多目光和众多兵刃汇聚成一种难得的肃杀之气,又与大雨的嘈杂混在一起。

亭中一站一坐的二人小声说话。

“怕有两三百个人了。”

“嗯……”

“这么多人,别说我了,就是再把舒一凡林德海一起叫过来,怕是也挡不住。等下就看道长你的本事了,要是不行,我是帮不上忙了。”

“多谢女侠。”

盘坐着的道人不疾不徐,赏雨也赏江湖人,勾起嘴角:“女侠你说……”

“什么?”

“这会儿像不像当年的柳江大会?”

“……”

吴女侠抬头仔细看了一眼,才笑着答:“当年柳江大会上的人可比这里多多了,不过在这我倒也看见不少江湖上的好手。”

道人没有再回应。

因为前边已经有人走了出来。

是一个有些年纪、留着发白胡须的老江湖,带着斗笠,扯着嗓子喊:“里面的道爷,在下凌云,算是有礼了。”

一边喊一边拱手。

“凌云,以前金刀门出来的,后来在长京混,人送外号不饶人。前几年去了礼部尚书府上当门客,不晓得是自己偷着跑到这里来的,还是奉了尚书的密令来找画的。”吴女侠在旁边小声说道。

“在下听说道爷法力高强,身边护法也武功了得,不过我们这么多人,也不是好惹的!道爷既然道行深厚,又何必我们这些俗人争宝?”

“嘿,我成你的护卫了。”

“在下关守纪。”

又一个略有些胖的中年人站了出来。

“凌老辈子说得有理,道爷既是高人,又何必舍了一身道行,与我们争宝?输了毁了一身修行,赢了也惹来满身的杀孽,左右都吃亏。”

“关守纪,逸州人,咱们老乡,不晓得哪个门派的,还有个弟弟,叫关梅启,在长京混了很多年了,做事还算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