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又不花我的钱(第2/2页)

现阶段,最贵的是香港,更贵的是香港去了美国的演员。”

“我现在明白了:内地的规则是相反的,香港是明星制度,观众永远冲着明星去,而内地恰恰相反,是导演中心制。”

“《无极》上映后,一个戏院11个厅,一夜之间一个厅都没留给我。”

覃宏尴尬解释:“星美院线还是要听中影的……”

沈旭东总结:“贺岁档,你首先要征服戏院,因为到了十二月,贺岁档,不管拍什么片,只要开的戏院就会卖。电影那么多,戏院那么少,我们要想怎么征服戏院经理,戏院经理对你有信心,你的电影就已经卖钱了。”

“……反正我现在懂了!”

陈可欣接着道:“其实,我是不相信明星号召力的,我永远不相信找个人来演,就会给你带来几千万、上亿的票房,但是我相信,明星会造成很大的话题。”

“我其实收了不少剧本,但都挺难的!在内地拍电影很难,因为你想靠电影赚钱,投资不高的前提下,一定要奇兵突出,奇兵突出就一定会有敏感的地方。但审查的主旋律不就是最好别有话题,别有争议性嘛,只能拍一些安全的题材……”

……

陈可欣说了很多……

角度也对。

他是很聪明的人,他的聪明在于他对待电影的态度上——你看看他的履历,他执导的电影几乎没有烂片,堪称烂片率为0。

可惜,他只能适应规则,不可能创造新规则,再加上外来者的身份……

所以,他拍了一段时间自己不太相信的电影!

但……如果只拍观众喜欢的电影,隐藏自己的思想,那拍出来的电影还有什么意思呢?

后来,干脆润出去了。

挺有意思的一个人……

当然,再有意思,编剧费也要给的——《投名状》剧本费150万,不打折,也不要什么分红了!

另外,沈旭东不可能投资《投名状》,更不会让公司参投……

明知道会亏损,干嘛要投资?

陈曦不理解:“有李连结,为什么你会担心海外市场?我听说《霍元甲》海外光卖版权就入账超过6000万美元?”

“《霍元甲》是纯粹的动作片……”沈旭东解释:“《投名状》不太像李连结的戏。海外受欢迎的李连结的戏有一种特定的状态,就是从头打到尾,而且就不可以有太深的东西。

他的海外观众——我们不是种族歧视,很多影迷是黑人,或者是比较草根的,绝对不会对中国文化有兴趣,那帮人就是单纯喜欢看打的,所以《投名状》肯定不受欢迎!”

“……那你还推荐给陈可欣?”

“又不花我的钱,这个题材一看就很容易做成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