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无关性别,只是爱情(第2/2页)

其实,大部分正常的观众不太喜欢酷儿电影,包括沈旭东,他以前慕名看过《春光乍泄》……

有点反胃,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欣赏电影本身!

《卡罗尔》不太一样……

无论是画面还是构图,都很美!

电影用倒叙的方法拍摄,以卡罗尔和特瑞斯的用餐开始,最后又回归到用餐的时候。

正如她们初次相逢,特瑞斯为卡罗尔的女儿挑选的小火车玩具一样,周而复始,恍如轮回。

初见面,特瑞斯是商场玩具柜台的售货员,卡罗尔是圣诞前夕前来为女儿挑选节日礼物的母亲。

在商场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两个陌生女人的目光在猝然间交会,或可称为一见钟情。

于是,卡罗尔在柜台上填写收货地址的时候,不知是否有意地落下了自己的手套,而特瑞斯则从此陷入了这段突如其来的爱情之中……

另外,这是一部多少有些女性主义的影片,为了着力刻画两位女主角的唯美爱情,男性角色都在这部影片中被赋予了让人厌恶的反面形象。

其实原著挺长的——沈旭东简化了几乎所有配角,无意在此过费笔墨,但卡罗尔的家庭问题,与特瑞斯的职业,依然非常典型地复刻着时代印记。

无论是为了争夺卡罗尔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丈夫哈吉,还是因为特瑞斯的离去而恶语相向的男朋友理查德,甚至想和特瑞斯发生关系的丹尼,以及私家侦探汤米。

两位女主角的相遇似乎就是命运安排的,她们初识的时刻更是恰到好处。

卡罗尔正和丈夫办理离婚,并在女儿的抚养权和探视权中纠缠之中;

特瑞斯则维持着一段似有似无的感情,自己也不知是否男友是自己一生所爱。

双方所处的不稳定关系,很容易会擦出火花。

中间当然有擦出火花的片段——卡罗尔想在判决前开车出去散心,于是她邀请了特瑞斯——一路上,本就一见钟情的俩人在日复一日的接触中,更加迷恋对方。

电影的后半段,监护权的争夺。

卡罗尔不得不丢下特瑞斯——她有女儿的抚养权要争夺……

丈夫派出的侦探偷拍到了卡罗尔跟特瑞斯的证据,在诉讼中加上了道德准则,要求判定卡罗尔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似乎要流俗了,并没有,这段剧情只进行了十分钟不到,听证会,卡罗尔做出放弃女儿抚养权的抉择,对法官说了句:道德?什么是道德?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这就是道德,爱情就是爱情!

没有卵用,因为她的丈夫拒绝但她探望女儿的权利,除非她跟特瑞斯断绝联系……

这个阶段,特瑞斯……被分手了,她选择默默努力,终于进入《纽约日报》工作,活的独立又有魅力……

像极了卡罗尔。

结尾,卡罗尔找了特瑞斯,回到刚开篇的情景。

餐桌的两人相视一笑……

电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