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签约艺人的标准(第2/2页)

东申培养新演员的思路没错,但可惜疫情后的电影市场遇冷。黄掉的电影项目不在少数,更不用说文艺片项目了,文艺片都直接进入“冰河世纪”了。

后来,商业电影更是越来越倾向于押注熟面孔,不敢轻易启用新面孔。

所以,黄博一个暑期档上了四部电影!

新人从电影走出来的概率越来越小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东申的艺人如今都在出演甜宠青春、古偶剧,这和以前的定位有很大差别。

而这帮人在出演甜宠青春、古偶剧之后,也迅速变得泯然众人、甚至还不如“众人”好看。

其实,主流的甜宠青春、古偶剧让“特别脸”演员来演,也不符合大众审美,对剧和演员本身都没有助益,是一个相互折损的状态。

……

沈旭东接到电话,饭都没吃完,直接跟陈曦一起抵达了总局……

先坐下,然后陈主任拿着一份文件:“你先看一下……”

沈旭东赶紧翻看……

好嘛,是体育局的意见,一堆大方向意见:弘扬体育精神、发展体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用艺术的体育和体育的艺术,讲好体育故事,打造百姓的精神殿堂,让《乒乓》成为中国体育电影史上一座丰碑,凝聚起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沈旭东都无语了,《乒乓》并不只是乒乓,可以换成任何运动,羽毛球、网球甚至棒球……

“不是,我拍电影,他们提供指导意见?有毛病啊?他们懂电影吗?”

“……但你拍的是《乒乓》啊!你应该知道乒乓球是国球吧!”

沈旭东翻了翻白眼:“我也知道看乒乓球的人很少……”

这是事实,体育的魅力在于未知和冲击力,但在中国,乒乓球是最缺乏这两样东西的,打的人很多,但是看的人真的很少。

因为必赢!

“这是上面的意见……”

“不是,我拍的不是体育电影,如果我想拍《中国乒乓》,我可以设置这样的剧情:早期中国乒乓不行,经历了失败和挫折,然后刻苦训练,最终绝地反击,最后取得了胜利,为国家取得了荣誉……但我这个《乒乓》是关于天赋、训练、热爱……一个关于青春迷茫的故事。”

“你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一点兴趣都没有,您对体育局的很多事也应该清楚吧?您说我沾惹上合适嘛?”

《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种片子,从内映会到首映礼,一个现任国乒的成员都见不到。现任国乒甚至宁可去拍什么《旋转吧,乒乓》……

为什么?

没搞定刘国梁呗!

这电影的核心就是了解国乒那一系列档子破事,然后还要避开所有敏感点,最后给一个主旋律主题。

真就敢上敢拍,那不被撞得头破血流才怪!

什么档次,也敢拍天津世乒赛?

你拍天津世乒赛怎么也绕不开蔡,这事无解……

要知道以郎平这么大的能量+中国女排集体实名出演都要面对排协改名的要求,你们为什么完全没有去考虑国乒内部政治斗争这么大的风险?

在国内,搞电影,尤其这种电影,其实就是人情世故,就是请客吃饭。

这种题材,是编剧一拍脑袋说拍就可以拍的吗?

沈旭东可不想沾惹这些破事,陈主任作为体制内部的人,当然也明白沈旭东的顾虑,想了想,他道:“要不你改个名?”

“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