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好到不可思议!(第2/3页)

“就是,汽化煤这种东西不是常识么!”

陈郝收敛微笑,表情变严肃:“我们都学过《六国论》,里面有一段: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大家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应该对这些先辈们保持敬畏!”

“希帕蒂娅,被教徒剥皮并烧死,无数女性和早起西医,被教会屈打成招污蔑为巫术和魔女,还有哥白尼,伽利略,布鲁诺,伏尔泰,塞万提斯……直到今天,厚古薄今的反智主义和封建迷信依旧不时提醒我们,不断向前的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很多科技在刚开始应用的时候,也只有被嘲笑的份……但他们为人类点亮了文明之光,而我们,踩在他们的肩膀上,为未来铺满前进的道路!”

“好了,今晚回去每人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交给我……现在跟我走,我们回学校……”

一群人上了门口停着的无人驾驶的大客车,不同的是,这辆大客车是悬浮在空中的,镜头转移,是大全景——200年后人类城市……

人类住在太空城,交通工具全变都是悬浮的汽车……

与此同时,配乐变得激昂,旁白响起:

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无数的试错和牺牲。

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刘欣,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为技术献身的理想或实用主义者群体中的一个。

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刘欣,用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为技术最终的进步和突破铺平了道路。

探索精神和好奇心,是人类不可遏止的天性。是智慧生命为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有力体现。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大道之行,不问吉凶。感谢无数先祖筚路蓝缕的开拓,吾辈当接过火炬,不断前行!

看到这,周黎明有点目瞪口呆……

这……这是中国人拍出来的?

但细一想,只有中国人才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浪漫主义和现实苦难的交织,以及一种宏大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浪漫的是科技的进步,以及科技工作者对科技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向,现实的是为此必须付出的巨大代价!

蕴含着对技术进步和人类历史发展的宏大思考命题的作品,一首悲壮的文明史诗!

《地火》好到不像一部中国电影。认真看了看片尾字幕,足足列出了十几家特效公司的名字,但四名特效总监都是中国人,分别是:魏明、丁燕来、徐建、赵浩强……

直到摄影指导出现了一个老外的名字:罗杰·狄金斯。

总导演:郭凡,副导演王九舒、郁刚、刘娜……都是一群新人!

紧接着出现了总制片,总监制沈旭东的名字,然后银幕一黑,伴随着旁白响起,银幕亮起,是一个背着包的男演员从地下城乘坐电梯前往地上,然后开启运载车的过程:

‘太阳,位于银河系猎户旋臂,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99.68%。如今,太阳内核极度老化,持续膨胀,地球将被吞没。为了生存,人类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计划,驱使整个地球逃离至4.2光年外的新家园。计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倾尽所有,建造一万座驱使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和一万座庇护人类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阶段,围绕赤道一周的“转向发动机”相续开启,驱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停转导致滔天海啸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锐减近半。

第三阶段,地球将利用太阳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冲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阶段,地球脱离太阳系后,“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开启,将用五百年的时间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一千三百年,随后掉转发动机的方向,再用七百年,进行减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