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赞助商要求(第2/2页)

当时流量生被塞进了各种IP大项目里。

但,圈子根本就没把“流量艺人”当过演员对待。

到2017年以前,电影市场也确实不停上演“IP+流量”项目赚钱的神话。

《战狼2》上映,一举击碎电影圈的美梦——同时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建军大业》,全都是流量艺人主演……

流量被抨击成了原罪。

之后的《欧洲攻略》、《夏天19岁的肖像》、《宝贝儿》包括《上海堡垒》票房惨败,更是佐证了这一观点!

流量们也挺惨的,这一时期的创作者根本无暇思考如何用好流量,即使流量与角色不适配,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很多作品都像是敷衍塞责的半成品。

再加上,大IP的改编风险本身就很大。

热钱泛滥的行业玩法大多不是从创作角度出发,而是从组局角度出发,请来五花八门能标榜品质的班底。

最常见的是港台导演,甚至还有外国制作班底,其中韩国导演更是曾风靡一时。

比如吴凢凢主演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杨小蜜与鹿晗主演的《我是证人》,唐妍主演的《梦想合伙人》、《赏金猎人》,导演都是韩国人……

说实话,那几年电影圈与流量就是相互利用、互损人品,倒是谁也别觉得吃了亏。

流量生向资本要着天价片酬,资本又通过电影收割粉丝韭菜,形成了一个赚快钱的完美闭环。

这个闭环上,倒也偶有适配作品。

比如陈正道导演曾在《重返20岁》里让鹿晗本色出演了追求音乐梦想的小青年,还为鹿晗贡献了一首传唱度最高的音乐作品《我们的明天》。

可惜这类考虑艺人特质的量身角色,只是昙花一现。

《上海堡垒》的刘海哥彻底断送了鹿晗的电影生涯。

挺好的……

不演电影,就不错!

不对,沈旭东想起了什么,叮嘱了一句:“别搞什么CP组合……”

“CP?”

“炒CP……就像以前一样,大甜甜在节目待了三季,也没有什么绯闻,挺好的!”

陈曦忍不了:“谁敢跟她炒绯闻?”

“……肯定有勇士的……”说到这,沈旭东又想起一件事:“这季《奔跑吧》加入几个抗日、爱国元素……”

“怎么加?”

沈旭东提议:“很简单啊,让他们合唱《黄河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下一季可以去国外,响应一带一路政策!”

“那也太政治化了吧?”

“你是想过度娱乐被批评呢?还是听我的?”

“……我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