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焦虑(第2/2页)

所以,贾樟柯说了‘不能把中国电影做成主旋律专卖场,希望给所有电影一个确定性的环境。’

他的重点是稳定的环境——对于任何一个商业行业来说,稳定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稳定性呢?

大部分商业电影,拍的时候就知道它什么时候能上映,整个宣发、运作都是很顺畅的。

但那几年电影行业充满了不确定性。

说得再直白一点,拍完了,两年还是三年能拿到放映许可,没有人能说清楚。

这样的不确定性,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忧虑!

除了主旋律题材,其余大部分题材都可能出现问题……

导致大家都投主旋律了……

当然,他这话说的有问题,那类电影根本不算纯粹的主旋律——《上甘岭》、《横空出世》、《高山下的花环》才叫主旋律电影,他所谓的主旋律,其实是权力与资本的合谋下,生产着政治正确外皮下空洞无物的作品。

肤浅且乏味,远离现实和深度的软性娱乐品。

与其说是主旋律专卖场,不如说是“软性电影专卖场”!

而且,以前主旋律没大卖的时候,国产片子类型一样单一,主旋律大卖只是对上了风口。

不可否认,有好看的主旋律,但是大多数拍的不怎么样,而且同质化严重,看的审美疲劳……

强行把电影用是不是主旋律划分,跟玩身份政治是一路货。

观众在意的是你片子拍的好不好,而不是是不是主旋律。

扯回来,沈旭东也有些焦虑。

他焦虑的是未来……

绝不是现阶段。

流量们只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泡沫。

即便真的能横行一时,那也绝对做不了驱逐良币——观众的审是在进步的!

这个焦虑应该是临近记忆节点了……

很多事情他没有办法做到成竹在胸,就好像夏洛,面对正牌的周杰伦,只能无能狂怒……

他焦虑的表现大概就是喷人,喷他看不惯的东西……

所以,《摆渡人》算是撞到枪口上了……

那怎么缓解呢?

找人吹牛逼……

想了想,拨通了宁昊还有韩延的电话……

哦,他怼了一通,阿狸影也没有任何回应……

并没有出面解释‘不是我们做的公关’……

废话,不是他们还能是谁?

包括人日也没有回应……不对,当晚,人日评论头条位置刊发了《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的锐评。

算是为这场风波画下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