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第4/13页)

这会儿其他看到报纸的人,看到林安安的故事,心情就没那么轻松了。特别是林小姑和林三叔。他们对林安安熟悉,一看就知道第一个故事里面的姜小木就是林安安。

那故事里面,没了妈,爹在外地保家卫国,家里人对她冷漠。她无依无靠,缺衣少食,几岁就开始干活,孤苦无依……这不就是她吗?还写到看到家里亲戚疼爱他们的孩子,她多么羡慕,看到他们给孩子吃着城里买的炊饼的时候,想着那味道多么香,想着等爸回来了,也要让爸给她买炊饼。甚至里面还提了城里的表姑,说很喜欢表姑来家里,虽然表姑从来不理她,但是表姑会讲爸爸的故事。她喜欢听。她想听爸爸的英雄事迹,仿佛爸爸就在身边。

林小姑手都在抖。

然后心虚的看着周围,总觉得有人在看她一样。

幸好,幸好安安没在里面写名字,也没在里面写她二哥是首长,也没说亲姑,而是说表姑。要不然别人岂不是容易猜出来?

林小环看不下去了,她现在就担心刘建设会不会猜到这是安安啊。可千万要糊弄过去。想到这一点,林小环要哭了。

“这丫头真是一出又一出啊,还让不让人活了?我这不是都愿意听她的了吗,咋还来这一出呢?”

她真想把报纸上面的姑字给抠掉。

就这么点位置,干啥要给她留个位置呢?

林长喜也是这个想法。想把报纸给撕了。

可惜这不是他的报纸,这只是他替领导取的报纸。“二哥应该不会猜到吧。”他擦了擦汗水,这报纸上也没说叔伯,就说亲戚。应该没那么明显吧。虽然这么安慰自己,可是提前被林安安告知这故事就是写她自己的,林长喜就觉得心虚,就觉得似乎所有人一看就知道是他们家的故事。

安安这手段真是太厉害了。

想到安安说的要去首都的事儿,他觉得不能让安安这么去,得在安安去之前,把关系搞好。好歹找补一下。别哪天就直接让他的大名上报纸了。

这会儿林长喜啥想法也没有了,也不犹豫了。就想着侄女高兴就行了。得罪二嫂就得罪二嫂吧。也没啥损失。

这会儿,林常胜也在看报纸。

他每天第一件事儿就是看报纸。不过不爱看文学相关的报纸,他虽然爱学习,但是对这类文章真的没啥兴趣。品不出那个味道。

正准备翻过去,但是看到军属相关的字眼,又翻回来了。

然后发现是写军属的文章。

林常胜就有兴趣了,看着看着,就看进去了。

看完之后,又是捏拳头,又是眼睛发热。

他想到了那些牺牲的战友,听到的那些前辈的故事,还有那些退伍的老兵。

想到他们曾经在战场冲锋,他们的亲人却在家那样艰苦,心里就难免的觉得难受。

这些地方上的人,咋就不能关照一下这些有困难的军属呢?

该补贴就补贴,平时该关注就关注啊。竟然还有被欺负的。那些欺负人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还有这个姜小木的家人,咋对一个孩子这么冷漠呢。好歹是亲人呢,咋买个炊饼都舍不得给人家孩子吃?还缺衣少食,难道是孩子爸没给生活费?孩子爸也是的,就算当兵,津贴总有吧,不至于不给家里养孩子吧。

林常胜十分恼火。

就想看看这文章是谁写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一看,作者东阳县林安安。

东阳县的,还叫林安安?不会是我闺女写的吧。

林常胜有点儿不敢信,毕竟他闺女就算成绩好,但是这会儿就能写文章上报纸了?他印象中,上报纸那是相当有文化才行啊。

但是这地名加上姓名,就有点儿巧合了。

这会儿林常胜还没意识到那个故事里面的姜小华就是他的闺女。他就没往那一茬想。他自己的闺女咋可能缺衣少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