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3页)

和李娟一起加入的,还有另外一个男同志何刚。这两人都是考试成绩最优异的人。何刚所在的连队比李娟条件好一些,而且都当上那里的文员了。只不过他更向往的实验区里面的知识,所以还是选择放弃已有的工作,来了这里。

这两人一来,吉春梅和闫磊就和他们交接手里的工作。

双方都很配合,所以这个过程很快。只不过两个新人目前能力肯定还是不够的。还得林安安他们培训。

等交接结束,吉春梅和闫磊就背着包裹走了。回学校去了。

走的时候,大家也只送到试验区门口。最初的离别情绪早已过去了,大家都很坦然地接受了。

而且开年真的忙,要带新人,还要安排培训工作。

闫磊走了,这上机培训的工作,自然还得是林安安。

计划赶不上变化,林安安可真是深刻的感受到了。好在她研发的那个程序还是好用的。第一堂培训课,林安安就用上了。按照程序指令一步步的操作计算机,这还真是一个特别好的教学办法,不需要林安安一步步的教了。

这样一来,她只需要在边上看着就成。

第一节 上机课,让这些培训班的人感受到了计算机的魅力。对这个大机器爱不释手。

但是最初的时候,是碰都不敢碰的。

等开始操作之后,就发现了它的神奇之处。惊叹于它强悍的计算能力。

培训的时候,林安安基本不用操心,所以倒是可以安安心心的看资料。

边培训,边看资料。啥事儿也没耽误。

就在林安安埋头苦学的时候,秦教授和宋教授共同研发,联合机械物理研究室一起研发设计的自动农业机械终于完成了。

有了具体数据,才开办的机械厂就开始生产第一台样机。

工人们连夜加班加点的赶制这个大机械。

当收割机在试验田里面收割了长出来的杂草之后,获得了一阵欢呼的声音。

声音可比往日里都要大。

其他一些科研成果,离大家都太遥远了,但是这个收割机,对于建设兵团来说,太实用了。

可以节省太多的劳动力。

这要是有更多的这样的机器,能多开多少田地啊。

就算干的活不如人工细致,可是这也将就着能用。

试验成功,秦教授他们自然是信心十足,并且告诉领导们,收割机只是其中一种罢了。有了收割机,证明这个设计是没问题的。到时候还能搞播种机之类的。只需要改程序就行了。

这可让姜越山也十分欢喜。觉得这又是一个开年的开门红。

唯一让他头疼的是,成本太高了。

他原本还想着,如果能够量产,光是这个,就能造福许多地区了。可现在发现,这个暂时是没办法推广的。

一来是对地形因素要求很高,二来就是成本。

另外就是操作门槛高。

这几点因素限制,绝大多数的农村是没办法使用的。只有一些大型的农场可以用上。

即便如此,姜越山也认为,这是好东西。暂时不能推广,可也能多生产几台,支援边疆建设。另外,这实验成果也可以往上面报,争取多得到一些支持。

就在边疆忙忙碌碌中,第三批人即将来到这里。

边疆军区热热闹闹建设边疆的行为,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申请提交上去,看到要的是高级知识分子,就给批了。

毕竟边疆这个地方确实需要建设。这里环境也确实艰苦。同样是给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安排地方劳动学习,安排到边疆就很合适。

实验三区也在建设当中。

知道这个消息,最高兴的自然还是实验区里面这些教授。

他们想着,如果有老朋友出事了,要是有机会来这里,那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