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喂汤(第2/3页)

许莼看他喝汤,心中欣慰,便拿了那问案的笔录来一一看了,然后先看到封面便是“大理寺贺知秋奉旨讯问李梅崖、楚微、随喜楼等诸人奏本。”

他轻轻啊了声:“是贺大哥问的案啊。”

谢翊笑了声:“不然呢?能指望方子兴那直肠子?自然是派贺知秋密审了,他心细如发,问了许多连朕都未想到之处。”

许莼想到今日方子兴,忍不住笑了声,打开奏本一一看了下去,却发现贺知秋问话顺序极厉害,竟是先问了随喜楼的老鸨、姑娘、管事的,才问楚微、李梅崖,以此一一印证。在随喜楼诸人的讯问中,这一点十分明显,同样的问题,反复讯问,甚至出其不意,以求证真相。

被贺知秋问过后,那夜他和李梅崖进随喜楼的所有一举一动,甚至连身后跟着的从人,全都清清楚楚呈现着,仿佛历历在目。而贺知秋又显然刻意避开和模糊了他的身份,讯问中完全避免引起老鸨、管事们对他真实身份的注意,反而将重点全在了“那贵公子所带的恶仆”身上。

他忍不住又偷偷笑,谢翊抬眼看他笑,问他:“偷偷笑什么?”

许莼道:“贺大哥讯问的时候避开了我,只问那少年贵公子带着的恶仆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是不是您交代的?”

谢翊道:“这还用朕交代?他要连这个都用朕吩咐,他也不配在这大理寺了。”

许莼心中暗自钦佩,又细细看了一回,从头到尾看完时,谢翊也喝完了汤,看他沉思,却接了另外一盅汤过来,舀了汤喂给他。

许莼专心致志思考着,张口喝了好几口,才回神过来:“九哥您喝呀。”

谢翊道:“朕早就喝完了。”

许莼嘻嘻一笑,谢翊问:“可有想到什么了?”

许莼摇了头:“我看贺知秋专门问了摄政王交代李梅崖大人保住楚夫人的时间,之后又反复询问楚夫人这段时间在王府陪摄政王的行踪,是不是怀疑这一段时间有问题?”

谢翊点头:“对,此案突破点朕觉得只能是在这里,贺知秋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据李梅崖说,摄政王当时时时起归隐之念,却又一直未下定决心,主要是考虑到王世子谢翎的未来。而这个时间,是元徽十四年二月。他记得当时,他代朕前去了皇陵祭祀后归来没多久,便和他交代了这句话。”

许莼想到了贺知秋问楚微的问话来:“所以贺大哥问楚微是否陪同摄政王前去皇陵祭祀?而且楚夫人也陪去了!是祭祀皇陵的时候出了什么事吗?”

谢翊道:“皇陵大祀为冬至和正旦,因朕年幼,历来都是由驻扎在德陵的宗室亲爷代为祭陵,京中另遣鸿胪寺监、礼部大臣前去致祭,以表思念之情。”

“那一年,朕却记得,因着边疆不宁,边军叛乱,诸藩亦蠢蠢欲动,又有天灾屡屡,有彗星犯帝星,甚至还出现了两次日蚀,于是朕下了罪己诏。摄政王当时受的压力也很大,许多朝臣私下传说是他想要谋取帝位,因此才天下不宁,他便亲自代朕去了皇陵祭祀。”

“但是他这人一贯骄奢惯了,虽然去皇陵,还是带了许多姬妾前往,一路浩浩荡荡,十分招摇,朕记得回来后他还被弹劾了许多,后来到了秋日他堕马而死,还有人认为是因为他带着姬妾去祭皇陵,因此才触怒了祖宗。”

许莼看着谢翊面上神情漠然,却忽然心中一动:“是九哥放的流言?还有那些日蚀,弹劾……”

谢翊转头看他,目光带了些奇特:“你怎么会想到这上头的?”不是在说摄政王吗?

许莼道:“摄政王摄政这许多年,想来朝堂早就被他排除异己了,为何天象出现,还能有人不怕死的弹劾他。看李大人说法,他当时压力不小,甚至起了退隐的念头。还有,这么多年了,九哥怎的还记得这么清楚,当时您才十四岁吧?我觉得以九哥的智慧,当时定然不会什么都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