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大阅(第3/3页)

浩浩荡荡的御驾进入阅武门内,中军鸣炮三响,礼乐大兴,随君出巡的宫廷乐队与军乐营已奏起了《颂升平》,鼓声激越,黄钟大吕悠然浑厚,扈从官员们在阅武门外依序排列,迎接御驾。

御驾至阅武门外时,谢翊下了辇,他今日穿着全套明黄色细鳞盔甲,彩绣云龙,腰间配着太阿刀,文武扈从官以及接受检阅的将官们身着戎服跪迎行了一拜礼,兵部尚书雷鸣、礼部尚书沈梦祯上前引导着谢翊进入了王帐内,恭请皇帝升座。

谢翊坐下后,雷鸣上前奏请令各营整搠人马,谢翊便先一番嘉勉,赏赐各营酒饭,许莼带着各将官领赐谢恩后,便带着将官退回营地,整饬军容。

雷鸣再次上前奏请皇帝登台阅阵,兵部尚书雷鸣、礼部尚书沈梦祯引导着谢翊出了王帐,谢翊登将台,升御幄,文武百官们也都依次在皇帝身侧侍立着,等候着大阅的开始。

谢翊居高临下看下去,便看到了许莼正站在指挥台侧,身姿笔挺如枪,仪态沉稳,隐隐大将之风,心中不由有些骄傲,又有些心疼这大阅他要一直侍立在他身侧,以备他垂询。但这一次大阅,许莼必定准备了许久,无论如何也都得好好看了他献上的礼。

作者有话说:

注:禁脔(jìnluán),禁是“禁止”。脔是“肉”的意思。禁止染指的肉,可以说是最美的肉,是皇家专享的。比喻某种珍美的、仅独自享有,不容别人染指的东西。典故源自晋元帝时,《世说新语·排调》上的记载。晋元帝,初为安东将军,镇建康,立为帝,史称东晋。

东晋建立初期,经济落后,物质贫乏。所食之物,量少质粗,达官贵人也难吃到肉,视猪肉为珍品。每得到一头猪,他们便割下猪项上的一块肉,送给晋元帝。

他们认为,猪项上的肉肥美异常,是珍膳中的极品,只有晋元帝才配品尝,群臣百官都不敢私自享用,被时人称为“禁脔”。

后世便以此比喻他人不得染指之物,或直接比喻珍美的馔肴。东晋孝武帝替自己的女儿求婿谢混。孝武帝死后,袁山松想让谢混作自己女婿,人戏说:“卿莫近禁脔。”宋代苏轼道:“尝项上之一脔,如嚼霜前之两螯。”

此处用禁脔,即为本意,珍贵的宝物,皇帝专属的宝物,代表的是皇帝此刻的独占欲,请勿联想发散其他延伸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