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梦醒时分。(第2/3页)

皇帝年迈,日夜卧床不起,能保将军已经是极限。

下属面露犹豫,说道:“将军,粮草未到又没有军饷,要不我们还是另做打算吧。只要您一声令下,这北郡都将为您……”

话还没说完,李长生只是投来一道目光,便让他紧绷身体不敢再言。

“谁让你说的?”

下属连忙单膝跪下,满头大汗的说道:“是属下一时猪油蒙的心,没有任何人让我说。这日子实在是过得太苦了,兄弟们吃饭都快成问题,怎么打仗?”

“让那些王侯出,我上门去要。”

【告卫师书,今日我又杀了一个王爷,从家中搜出了一万两白银,军饷与粮草皆有。】

【击胡骑,胜之。】

年末,刚刚击退胡骑大胜归来的李长生接到消息,皇帝驾崩,新帝即位。

天下顿时风云涌动,无数人将目光投向北郡,投向这所向披靡的10万精兵。

他若在武朝无外敌,他若反天下易主,他若勤王帝位易主。

李长生领十万北郡军团动了,刹那间天下风起云涌,一天之内就有十几道圣旨从京城里发出,送往位于各地的王侯。就在全天下都在提防这位战无不胜的将军时,连续十日不见兵卒出北郡。

又过了几日,百余名骑兵出北郡,他们带着一批特殊的礼物,北夷王。

李长生筹划5年,领军入山灭北夷,开疆裂土百里之地千八百群峦。一举剿灭北方最大的威胁,200年来武朝第1次将权力的触手伸进了大山中。

消息出,天下惊。

摇摇欲坠的武朝国运仿佛被打了一针强心剂。

李长生一如既往的驻守边关,再也没有任何的动作,如此持续的一年。他接到朝堂的圣旨,要调走北郡军团的5万精兵,用来拱卫京师。

他允了,五万人照样打蛮夷,击胡骑。

这些由李武曲带出来的士兵被打散,融入了拱卫京师的禁军之中,部分高级将领被赐婚。与此同时随着他们的进入,京城开始出现了许多关于李武曲的传说。

“我们也不知道李武曲是什么样的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只要将军冲锋,军功就像抓蚂蚱一样简单。”

“将军永远是跟我们同吃同住,他就像一个充满学识的老者一般,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不知道。”

“李武曲医术精湛,可治瘟疫。”

“将军是李武曲下凡,带兵打仗从未迷路,在大山中行走比那些蛮夷还懂山川走势。”

“给将军五百人,能打出10万人的威力。”

等等诸如此类的传闻,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百姓,对于这个战无不胜的李武曲都非常感兴趣。

但很快这种讨论就被禁止了,特别是在禁军之中,凡讨论李长生者,打30大板。

又过了两年,京师调兵,驻守南方重镇,5万兵再去3万。

2万人驻守北郡苦寒之地,若是放在以前朝廷肯定是不敢如此鲁莽。但现在情况不一样,北夷已经被李长生灭了,未来百年都不用担心蛮夷入侵。

至于草原的胡骑,只需要守住城池即可,2万人绰绰有余。

李长生同样允许了,因为这里确实不需要太多的军队。把军队派到其他地方能够少招收一些士兵,也能够少一些军饷,军饷少了百姓就可以少交税。

同年底,万人胡骑北下。

北郡兵力不足,军需缺乏,部分针对到了无刀可用的地步。向朝廷要钱,朝廷无钱。向朝廷要兵,须镇守关中。

北郡已然被孤立,或者说有些人对于李长生的恐惧,已经超出了自身的安危。李长生此前得罪了太多人,几乎没有给自己留后路。

没有了老皇帝的支持,又不得新帝的信任,没人容得下这尊大神。

他们希望李武曲能够败一次。

北郡抗胡,天时人和皆不在,李长生领五百精锐骑兵,绕行五百里。在胡人攻城之际,突袭其大本营斩匪首,胡人溃散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