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文化人夸人不能俗气(第2/3页)

另外,香江那边的人我也打算在下半年陆续动员一些到我们这边来。

这次我在香江待的时间比较长,也算是对他们的制作水平有了比较详尽的了解。

他们那边的制作水平比内地还是高了不少的,商业化程度也高了很多。现在香江电影行业不景气,不少人都没工开,我们这个时候介入恰当其时。

我的想法是尽快加速两地制作团队的融合,这样既能提高我们文华的影视制作水平,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开发香江市场……”

经过四五年的锻炼,于东已经完全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

等他侃侃而谈完,林为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思路是对的,不过还是要以成绩说话。汤臣影业还是独立运营,合拍片的政策上,你多到刘局那里跑一跑,我们文华这次也算是为两岸合作竖立了一个标杆,上面怎么着也得给点鼓励。”

于东应道:“好。”

他又说道:“沪美厂那边您听说了没有?”

“沪美厂怎么了?”

“《宝莲灯》赔了!”于华道。

林为民意外的说道:“我看新闻不是说票房过了2500万吗?”

“光制作费用就1200万元,还没算上宣传费用,我听老严说这次沪美厂拿到的票房分账综合起来还不到40%,如果扣了税,大致应该得赔五六百万。”

于东对《宝莲灯》的制作发行情况如数家珍,显然是没少关心,不过他的这种关心显然是包藏祸心。

去年文华影视跟沪影厂合作投资制作的《舒克和贝塔:虎虎生威》大获成功,成为国内近年来少有的票房大卖的动画长片。

金国平看到这种情况起心动念,今年一边和文华影视继续合作,一边搞独立制作,《宝莲灯》便是这种情况下的产物。

沪美厂为了这部动画电影可是掏出了家底,光是制作费就掏了1200万元,厂内精英尽出,采用了先期创作整体音乐和对白录音等制作手段,还利用电脑特效绘制动画,后期更是用六声道全数码立体音录音,前前后后动用了300多位工作人员。

不仅如此,金国平还动用关系请到了江文、宁静、陈佩斯、朱时茂等明星大腕给电影配音,为电影宣传拉足了噱头。

电影四月上映之后声势不俗,一个多月时间取得了2500万元票房。

作为动画电影来说,这个成绩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毕竟如今这时候,即便是剧情片取得2500万票房,也能排进年度电影票房前十名了。

可惜《宝莲灯》的投入还是太大了,沪美厂在票房分账方面又没有什么竞争力,这一增一减导致电影最后大亏的局面。

投资1200万,亏损接近一半,估计这两年跟林为民合作赚的钱都赔进去了也不够。

经此一遭,沪美厂恐怕元气大伤。

于东嘴上说着沪美厂和《宝莲灯》的糟糕情况,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

“要是能把沪美厂收购过来就好了!”他貌似无心的说了一句。

林为民哪里会不明白他脑子里的想法,说道:“这种事就别想了。沪美厂是沪上文化界的招牌之一,就算是落魄了,也轮不到我们来收购。”

于东咂摸咂摸嘴,表情甚是遗憾。

“那您说……”他语气迟疑着,“我现在要是去跟老金谈谈,收购他们几个IP,他能干吗?”

“IP”这个词于东是跟林为民学的,他目光灼灼的望着林为民。

林为民轻笑道:“想法是好想法,沪美厂的动画影响了几代人,在国内的号召力是独一无二的,只要运营得当,未来大有可为。不过这件事里有个问题,估计沪美厂自己都没认真对待过。”

“什么问题?”

“沪美厂的所有作品都是由员工创作完成的,我早前和戴铁郎聊天的时候听他说过,沪美厂时至今日在这方面的界定都是十分模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