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 第三十二章 灵神闭气昔登攀(第7/8页)

所以说,这支笔对天人笔的诱惑,几乎是无可抵挡的。

就在天人笔的触手伸展的同时,罗中夏凝神闭目,鬓边悄然多了几丝白发,一支圭笔在手心里飞速旋转起来。

这是点睛笔。它可以消耗驭主寿命来指点命运,却没有斗战的能耐,刚才一番剧战,诸侯齐出,它却一直隐在后方。罗中夏拼命付出了一段寿数,向它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函丈的本体,究竟在哪里?

天人笔太过强大,几乎不可能击败,唯一可以取胜的关键,就在于函丈。只要把驭主杀死,笔灵无处归依,也就好对付了。不过函丈也明白这个弱点,不知修习了什么秘术,藏身于无数殉笔童里,让敌人根本无法捉摸。

能看透这一点的,只有点睛笔。

点睛在掌心急速盘转数十圈,然后指向桃花源中某一个方向。那个方向几乎没有殉笔童,可在一处枯槁的桃树背后,隐着半个身形。

眼见触手袭来,罗中夏毫不迟疑,立刻暗念两句“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只听“呛啷”一声,青莲化出一把锋锐无比的湛湛长剑,似一道流光飞出剑匣,刺向那株枯槁桃树。

剑尖一触函丈的真身,罗中夏立刻就感应到,这次绝对没错。目标灵力雄厚、情感丰沛,绝非那些行尸走肉的殉童仆可比。

机不可失,他呼唤从戎、麟角、咏絮等笔力一起聚齐,奋力一刺,力求毕其功于一役。霎时间,桃树四周寒霜阵阵,悲戚扰扰,长剑如白龙出水,一道锋锐将立在树下的函丈连同桃树劈成两段。

在函丈被劈开的一瞬间,所有殉笔童的动作都为之一顿。罗中夏等候了数秒,见并无新的童仆站出来变成函丈,心中一喜,看来是得手了?他抬头看去,半空中的天人笔依然光芒夺目,那些触手冲向紫阳笔的去势不减,不由得眉头一皱。

点睛笔是绝对不会出错的,他劈入函丈身体里的手感,也是清清楚楚。可为何天人笔依然神采奕奕,全无半点影响?

这时身在阵中的韦势然,在罗中夏心中呼喊了一句:“天人笔就是函丈!函丈就是天人笔!”

“啊?”

罗中夏一下子醒悟过来。

从来就没有函丈这么个人,也不存在天人笔的驭主!函丈组织心心念念的殉笔之法,正是为了让天人笔可以夺舍人类肉身。所谓“函丈”,不过是天人笔以人类形象出现的化身,一具躯壳罢了。陆游和罗中夏苦心孤诣定下的这个战术,是以“函丈是驾驭天人笔的笔冢吏”为前提,从方向上就全错了。

半空之中的天人笔发出一阵木然冷峻的笑声,似乎在嘲弄这些可悲的蚍蜉。它的无数触手已经触及紫阳笔的边缘,这一下对方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可就在触手环抱紫阳笔收紧之时,一个硕大的“永”字从天而降,挡在紫阳身前。

相传王羲之练书之时,花费数载勤练一个“永”字。因为此字囊括了几乎所有基本笔势,称为楷书八法,乃是书法入门必修。天台白云笔在太史笔的牵制下,仍旧能写出这个“永”字来,侧锋峻落,横勒直努,带动所有触手都在虚空摆动。

这时灵崇也跃至阵前,附于天台白云之尾。二笔合一,挥毫写出九个通玄正楷:“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这是葛洪在《抱朴子》里写下的九字真言,号称“凡密祝之无所不辟”。如今被王羲之的笔法写出来,威力更巨。

这九字一出,触手们纷纷僵在原地,再也无法靠近了,只能任凭丹鼎清火烧灼,纷纷化灰坠落。

看到此情此景,罗中夏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陆游深通兵法,未虑胜,先虑败,先把紫阳笔周围的遮护准备好,才去攻击函丈。就算刺杀落空,这边也不至于损折了最重要的一支笔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