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改善工艺(第3/3页)

她将这三种方法都写了出来,到时候就等尤江雪自己去实验那种更加方便便捷。

尤江雪熬夜啃完资料,顶着宛如熊猫一般的黑眼圈来到了盐池所在的烟县。

烟县现在是归杨白鹰的同学辛铃管着,她现在是烟县的县令。

尤江雪就算是中央直接指派来负责盐池这个项目的,怎么也得和幸玲打个招呼,两个人商量着行事。

原本盐池里劳作的百姓剩的不多,大都因为过度劳累死掉了。

因此现在的盐池要再想重新开始运作,便只得重新招人。

辛玲十分热情的接待了尤江雪,二人以前在扬州见过,互相虽然算不上熟悉,但也是认识,二人道也不寒暄,直接就开始谈起工作。

尤江雪明确的表法了楚旋的指示,首先建盐田,随后做实验看哪种过滤的方法好。

*

烟县之所以叫烟县,正是因为河中盐池坐落在此,那盐池内有盐工烧火煮烟,升起袅袅炊烟,因此得名。

现在河中盐池归了大新,烟县也归了大新,盐池便又要招人了。

若是放在烟县刚刚被打下来的时候,他们定是不愿意的。

谁不知道去盐池工作就只能被压榨到死?从前吴国没将他们全部抓去煮盐是为了留人种地,所以抓到都是其他地方孤苦无依的流民。

烟县的百姓时常都能瞧见那些个被拖出来的盐工尸体,那都是活活累死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烟县归大新管了,他们也是大新的百姓了。

做大新的百姓好啊,发土豆红薯吃,还教怎么种,听说接下来要动工修路也是有工钱的。

他们就从来没听说过服徭役还给工钱和管饭的!

辛玲当即首先招人修盐田。

既然要放弃煮盐法,那么盐田肯定得搞起来。

现在的扫盲行动还未轮到烟县,所以要招工的方式便只有一个,用喊的。

来到烟县的辛玲简直体会了一把原始的生活方式,交通全靠走,交流全靠吼,取暖全靠抖。

县吏也不说废话,两嗓子就将这工是做什么的,什么待遇说的清清楚楚。

底下的百姓纷纷热情道:“我去我去!”

“后头做盐工还招人?做盐工我也是愿意去的。”

“唉,去年你不是说累死也不去做盐场做盐工啊,怎么今年变了。”

“那怎么能一样!咱们现在是大新子民,怎么能和那什么吴国一样呢。”

当然,来报名的人里还有许多娘子,毕竟在大新做工是不分什么娘子和郎君的,只要你能干,肯干,一样的能得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