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告别蓝军,赴京报到!(第3/5页)

闻言,电话那头的老连长点了点头,又对着叶营长继续说道。

“训练监察局的具体位置,我已经给你发过去了。”

“这边机关刚刚改组,一大堆事情要忙,我就不派人去接你了,你自己去报道就是。”

“是!首长!”

电话挂断以后,一身戎装的叶营长扭过头,看着窗外飞速变换的景色,怔怔出神。

说句实在话,老连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自己打了这么一个电话。

足以说明老连长对于自己的重视。

而叶营长,现在最应该要做的,就是“识时务”,不能辜负老连长对于自己的这份看重,以及厚望。

至于叶营长该怎么“识时务”……

简单!察他就完了!

“草原五班”的故事,都能够被搬到屏幕上,成为千家万户,茶余饭后的消遣。

就证明这种情况,在部队当中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

尤其是各种后勤,保障性质的单位,百分之八十都存在这种疏于训练的情况,甚至就连第一年的新兵,在这种单位里都敢不叠被子,内务卫生也是随便糊弄了事。

也就只有遭遇检查的时候,才会临阵抱佛脚,做个样子出来。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说全都是人的问题。

跟环境的因素,同样密不可分。

强如“五班长”,曾经也是团里数一数二的“兵王。”

在“五班”待久了,不也渐渐地开始和其他人,同流合污了吗?

但这,绝对不是这种现象的主要成因,更不是当事人试图蒙混过关的借口!

借用迅哥儿的一句话来说——从来如此,便对吗?

单位偏远?人迹罕至?就可以疏忽训练,不把作风当回事了?

说这句话之前,先看看炎国几十万边防军人,先问问他们答不答应!

论人迹罕至,单位偏远,环境恶劣,谁又能比得过边防单位的战士们?

可为啥边防单位里,从来就没有过“草原五班”的情况发生呢?

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

正所谓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

坏的作风一旦养成了,后来者想要改变,自然是难上加难。

如此,才彰显了炎国几十万边防战士,数十年如一日,为守卫祖国边疆,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可贵。

对于这种单位,叶营长自然是发自内心的尊崇。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炎国这几十万边防战士,才是最应该享受“草原五班”待遇的人。

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过这种想法,甚至耻于和草原五班相提并论。

并且叶营长在心里,也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

那就是趁着这几年的时间,借助职务便利,走遍炎国大江南北,所有位置偏远,环境恶劣的边防哨所!

这样的事情,有没有人做过,叶营长还真不知道。

但无论如何,叶营长都愿意做这个“苦行僧。”

并且每次巡查完毕,叶营长都会整理一份报告,让各个平日里不为人知的边防哨位,事迹能够广为流传。

如果可以的话,叶营长甚至还想写一本书。

书名很简单,就叫《炎国边防路》。

对,是路,不是录。

至于众多像“草原五班”的后勤和保障单位……

啥也不说了,你看咱们叶营长,不对,是叶科长!察不察你就完了!

“尊敬的旅客,列车即将到站……”

听着提醒列车即将到站的提示音响起,叶营长这才回过神来,站起来整了一下着装,准备下车。

而车厢内各位百姓的视线,也纷纷聚集在叶营长的身上。

长得帅的人,一直都非常容易,得到他人的关注。

而长得帅的军人,就更是如此了!

他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