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二更(第4/4页)

他也急!

这会儿廖远志已经焊接完毕,放下面罩的第一句话就是:“完全没问题,这个工艺非常棒,我有把握,我们按着工艺,焊接成功率绝对不会低于九成!”

从六成到九成!

这是什么概念?!

江浩立马说:“等会儿上班了,让焊工都试一试,如果是真的,咱们可是要节约很大一部分成本了!”

厂子就是家,家里省钱,还有比这个更让人高兴的吗?

廖远志也点头:“是啊,可真的谢谢这位许同志!”

与此同时,这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京市其他几个厂,因为不是锅炉厂,所以他们注意的问题角度却完全不一样。

譬如说京市螺丝厂,技术科科长薛山看着姜红的报道停留在氢脆这一句上,不由点头,冲着科里其他几个技术员问:“这个许如意不是一般人啊。虽然氢脆常见,但是听着这么点信息,就能判断出来,证明她对热处理的了解非常深厚。”

当然,还有京市机床厂。

技术科科员徐丽今天有事外出,一回来办公室其他人已经都看过锅炉报了,正在讨论头条文章和燎原厂。

这会儿正听见他们说:“这个许如意这么厉害,热处理和焊接是完全两个行业?”

这个名字徐丽很熟,前两天,她丈夫将新一期的《现代铸造》样稿拿回来校对,她也帮忙看了,上面有篇文章的作者就叫许如意。

文章的名字叫做《低应力铸造并不具备可行性》,铸造是需要消除应力的,一般来说,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将铸件扔到露天去,放置半年以上,以自然力消除应力。

但这两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部分人开始吹风,认为这样太慢了,不具备经济效益,国外都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消除应力,我们也应该与时俱进。

他们把这种铸造方法叫做低应力铸造。

但这样的铸件说真的,问题很大。

以机床来说,虽然开始两样的精度都是一样的,但是时间一长,人工消除的机床精度会很快下降,根本不实用。

夏国的机床本来起步就晚,这样损坏根基,长此以往,想要追上可就难了。

所以,当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她爸爸也叫了一声好:“你们就应该多刊登这样的文章,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快。早晚会砸了饭碗的。”

但铸造,跟焊接、热处理更不是一回事,不太可能是一个人,徐丽也就没放在心上。

刚坐下来,就听见同事接着说:“这个燎原厂真是太让人佩服了,虽然这里面大部分功劳是许如意的,毕竟这些技术和工艺都是她带来的,但是,没有燎原厂领导的支持和宽松的环境,怎么可能任由她一个新来的去实验呢。”

“等等,你说燎原厂?“徐丽终于对上号了,那篇文章可不就是燎原厂的许如意写的?

要在这些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那不是随便一个技术员就可以做到的,这可是三个领域,问出来她都觉得不可思议。

但现实是,同事点了头,“就是她啊。怎么了?”

徐丽一方面是被震撼到了,一方面又升起了浓浓的好奇心,“这许如意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