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章合一(第6/8页)

廖远志点头,“不过,那可是秋交会啊,咱们刚回来,那地界怎么出奇招?”

等着到了阅览室,就瞧见居然已经有人来了,还好还有空闲的报纸,他俩连忙过去一人拿了一份,往那一坐就看了起来。

一看这两人都一个反应:真的假的?

这一期足足3000字,占了锅炉报的一个整版,题目起的就很惊人:《2200万美元,燎原厂创纪录了!》。

2200万美元?京市锅炉厂这次在秋交会第一期,他们的成交额也不过1700万,居然比他们还高?

这怎么可能?

与此同时,《机床》杂志,《现代铸造》杂志,《热处理》杂志等,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编辑部,却同时做了一件事情——都订阅了一份锅炉报。

现在他们都收到了最新的一期,《机床》杂志社里,编辑彩霞拿着报纸上楼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猜猜,我们的作者许如意又做了怎样不可思议的事?”

《热处理》杂志编辑浩东问完大家后,所有的人都说:“你就公布吧,对她做什么我们已经不奇怪了。”

可不是吗?谁能想到,经常在他们这里发表热处理相关文章的作者,居然是搞锅炉的!

要不是浩东出差,偶尔听人说起来锅炉报的报道,他们都不知道!

上期浩东直接买了一份拿回了编辑部,于是所有的编辑都沉默了。

这个许如意,她在搞锅炉里面恐怕是热处理学的最好的,她在搞热处理的专家里,恐怕是企业经营最厉害的。

她还有什么不能?

“我觉得她简直神奇!”《现代铸造》杂志社,编辑陈许对许如意充满了兴趣,“居然还有这样的销售方式,让人大开眼界。”

“我真想知道,她脑子里到底有多少我们想不到的本领。2200万美元,这简直太离谱也太棒了!”

“我这次寄送样刊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封信,问她什么时候来京市,我想和她见见面!”

“不过就算她最近不来也不着急,我认为,以燎原厂的进步趋势,用不了多久,她一定会来京的。”

若是平时,编辑部里的人肯定认为陈许这是想多了,但现在,面对现实大家觉得陈许只是诉说事实而已!

而京市机床厂,技术科科员徐丽今天没有回自己的小家,而是去了父母家。

一进门,她就对刚刚从粤东回来的爸爸祁峥嵘说:“爸爸,燎原厂的推车入驻秋交会,是你批准的吗?”

一看报纸,她就猜到了,这次秋交会是由她的爸爸负责的。

这句话不是疑问句而是感叹句。

徐丽马上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您做的对,不过您要不要看看,燎原厂小推车热卖的具体经过?我拿回来了!”

祁峥嵘只是听南河省商务厅外贸处的江波汇报过,那毕竟是汇报,言语谨慎,没有任何的描述,所以他还真不知道细节,这会儿很感兴趣:“我看看。”

倒是光明机械厂,告完状后,就等着许如意的回复。

没想到,等到的是陆时章的通知:“对于你们反应的问题,我们也很重视,所以明天咱们开个座谈会,聊聊光明机械厂这边的想法。”

这显然是更重视他们,耿明耀立刻应了。

结果第二天陆时章就带着相关的领导过来了,到了以后还是那个会议厅,光明厂还是那些参会领导,一切都准备的好好的。

哪里想到,陆时章却突然说:“在这里谈,谈的都是已经知道的东西,不如去车间叫工人一起谈,这厂子不是一个人的厂子,是所有工人的厂子,究竟是转让,解散还是怎么办,也得听听工人的想法。”

这话一说,耿明耀就觉得出问题来了。

如果想跟工人谈,为什么昨天不通知,他可以安排人啊。

现在现场去叫,那叫来的就不能确定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