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章合一(第5/7页)

许如意直接说:“如果有了合适的人选,我这里人正不够呢,您只管带来就行。我可知道您的水平,我需要帮我把关。”

童先鲁立刻点头:“你放心好了,这是咱们国家的专利,我们一定不会出错。”

许如意怎么可能不相信呢,她只是花钱请翻译,并没有出到专家的钱,可是,那些翻译好的稿子,她拿过来看,却是各个精准无比,如果是她来干,也就是这样了。

她问了问才知道,原来,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老师们都熟悉,很快就组织了起来,为了保证正确率,他们两人一组,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每篇翻译,都要经过两个人的手,改过后才最后到了童先鲁老师手里,再由他汇总审阅。

给许如意的,可是三校之后的稿子。

要知道出版社出书,也就是三校了。

这个工作量,这个认真的态度,许如意觉得自己已经碰到过太多让人感动的事情了,可是还是眼睛湿了。

更厉害的是,有些发明,老师们居然会找到更好解决的办法,进行优化,许如意干脆和童先鲁他们商量:“你们给我们当顾问和翻译吧,我聘请你们。”

结果每个人都说:“这就是顺手的事儿。”

许如意没办法,干脆就定了三校制度,给二校,三审,每天多五块钱补贴,外加奖励奖,改善一个专利,就给一百块的奖金——这的确不高,但再高老师们肯定不会收了。

就这样,第一个得奖的童先鲁还不愿意收:“我就是顺手的事儿,怎么能拿钱呢。”

许如意直接说:“您要不收,其他老师和学生怎么收啊,您拿着吧,放心,我们的专利能挣回更多的钱。”

所以这样的专利发传真给齐丰的时候,齐丰都惊了:“这可根本就不用我操心了,直接都能用。不过你们这也太多了。”

许如意就说:“我手里还有不少,而且最近陆续还在增加,我的想法是,我进行初筛,你进行二筛,把已经被申请过的专利筛选出来,将可以申请的进行申请。费用我会付给你,如果你的人手不够,也可以聘请团队。”

齐丰第一次见到许如意的时候,她是个连专利费都要分期付款的穷厂长,后来随着广交会的成功,这才富裕起来,可是,这也太多了。

他忍不住说:“我看很多都是小发明创造,其实没必要吧。申请专利也挺贵的。”

许如意直接说:“有,非常有必要,你申请就行了。”

不过过了两天,齐丰就打了电话回来:“我问了陆时章了,他说你想保护夏国专利。这样,我只收成本。”

一直等到三月底,春交会都快开始了,甘部长那边还没消息呢,许如意跑去陆时章那里打听了一次,陆时章倒是对部委的事儿知道的挺多,跟她说:“这种事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需要充分调研,哪里说十天就下通知!”

“我看,春交会结束后,恐怕差不多。”

许如意一想也是,她就是关心则乱,居然稳不住了,还是不够成熟啊。

不过陆时章也问:“春交会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许如意就说:“我们厂分两期,一期机械设备,我们这次展出的是小蒸发量快装炉,一共三个炉型都已经准备好了,二期是日用百货,我们一共四个产品,其中有个新产品,也已经就位,就等着开幕。”

陆时章问:“你什么时候去?”

许如意虽然很挂牵专利的事儿,可这事儿真急不得,再说,他们锅炉厂第一次参与广交会,无论是为了士气,还是为了保障销售量,她都得亮相。“我跟着第一期去,第二期结束一起回来。”

“不过专利的事儿放心,如今童教授他们帮忙,已经将翻译、校对和完善这几样工作都接过去了,齐丰那边也召集了人马,这48家厂子的专利,都在有序地申报当中。倒是不用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