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三章合一(第6/7页)

当然,最重要的是成本,许如意直接将改造的成本和利润完全算了出来给大家看,譬如一台立车装上两座数显,在国内的价格是7000元。这一年就可以新增1140工时,按着正常的工时价格来计算,一年可以多产生12000元的利润。不到一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况且,不仅仅是多赚钱了,数显装置还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和精度,减少辅助工时,这又是一笔隐形的财富。

比之大家偶尔能接触到的专业期刊,这篇文章真的是太详细了,就像是各家的技术员和会计合在一起,跟你在这儿掰扯,这东西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装上有啥好处,这下可都能看懂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普及性文章,如果是发在了机床报这样的全国媒体上,其实效果不会特别好,一方面是常年订阅这些报纸的人员已经有了这样的认知,另一方面是,需要这些知识的人,其实拿不到这些报刊的。

否则的话,为什么许如意当初拿着老师的过期杂志,居然还能卖出去几十块钱?还是获取知识渠道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放在这179家期刊上,就不是问题了。

他们不是厂办就是学校办,大部分都是内刊性质,这样反倒是有个好处,能切切实实的让这部分基层厂子都看到这篇文章,从而了解改造升级需要付出多少,又会得到多少。

更何况,又因为不带有盈利性质,所以一些在大刊上不能写的内容,在这里面也都是可以写出来的,譬如许如意还写道:他们提倡升级改造就是想要提高国内各厂的效率和利润,燎原机床厂会根据各厂的情况作出详细的分析,这里面还包括需要投入多少,多长时间收回成本,利润能提高多少,满意了,才签合同。

这些可爱的主编们,居然都没有给她去掉,而这一条,也是让很多厂子动心的原因——谁家也不富裕,能够实打实地知道,自己不会亏本还能赚钱,明明白白地签合同,这才能放心改造啊。

所以,文章在这179家报刊一发表,回来后就没事干的张元他们,终于也忙活起来了。

倒是美国那边,齐丰经常会给许如意打电话报告一下进程,震惊体既然能够脱颖而出,的确是有优势的,它可以在短短的标题内,制造最大的悬念吸引人看下去,所以即便有人抨击这样的题目一点都不文雅,可在美国也迅速的流传开来。

用齐丰的话说:“简直到处都能看见。”

同样能到处看见的,就是对震惊体怎么来的溯源,很多报纸都进行了转载。尤其是再配上这样的名字:《惊!原来震惊体是这么来的!》《美国人都知道了,震惊体居然来自日本》《震惊体怎么来的,男的看了沉默,女的看了流泪!》

想坚持住那是不可能的,但凡看,就会知道,一切的来源就是日本的长崎机床厂在日本的国际展会上出于嫉妒,违反规定进行的一次不正当竞争!

所以,不过寥寥数日,不但长崎机床厂,就连日本机床行业的名声都坏透了!

在大家看来,他们自己没本事卖不过别人——溯源删去了他们卖的具体东西。还不正当竞争——溯源删去了图尔机床厂,直接用长崎机床厂代替。最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国际机床展上,他们居然能这么干,这不但说明日本国际机床展根本就不公平,还说明在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不知道使用多少花招!

不少美国人都认为,应该反对日本机床进入美国!

许如意这才知道推这一手的意义——他们在为进口机床限额造声势,原来这一局里,没一个是笨蛋。

当然,长崎机床厂美国分公司的人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仿佛是突然间出现的,一下子就风靡了起来,现在满大街都是。起源是这个。”工作人员将一份印着《美国人都知道了,震惊体居然来自日本》的报纸递给了负责人入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