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内阁利弊(第5/5页)

张居正之后,内阁已经彻底成为了朝野公认的百僚之首,六部再不能与之相争,部院长官路遇阁臣,则需避让。

其后,虽然稍有反复,但是总的大趋势却不变。

于是,空前强大的内阁,终于对皇权产生了威胁,以致于天子不得不重新扶持内宦,用以抗衡内阁。

这其中的曲折利弊,实非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

沉吟片刻,朱祁钰开口道。

“先生所言,朕心中有数,此事朕会慎加思虑,先生先退下吧。”

王文起身,拱了拱手,便退出了大殿。

朱祁钰的神色有些复杂。

王文说这些话,一部分是出于公心,担忧内阁坐大,另一部分,只怕也是希望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打压内阁。

他的眼光很准!

内阁,或者说至少是现在的内阁,最大的软肋就是圣宠。

想要侵夺六部的权柄,仅凭内阁那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皇权的力量。

事实上,内阁之所以能够不断坐大,最大的原因就是,天子在刻意扶持。

不论是为了更快的掌握朝廷,还是为了自己能够更轻松的玩乐。

总之,几代天子对于内阁的坐大,都是持鼓励态度的。

尤其是嘉靖到万历年间,基本不怎么召见六部大臣。

内阁成了天子的喉舌传声筒,和司礼监相互配合,某种意义上在代行皇权,焉能不坐大?

朱祁钰自己知道内阁坐大的危害,所以他对于内阁,一直都谨慎中带着一丝防备,早朝经筵也都不曾废弛,内外交流十分顺畅。

但是后世之君,却难免会给内阁这样的机会。

朱祁钰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延缓这样的过程。

阁臣转调六部就是第一步,如此一来,至少在品级上,阁臣是比不上七卿的。

前世,内阁的坐大,正是从六部长官转迁入阁开始的,这一世他反其道而行之,或许能有意料不到的效果。

另外,京察之后,五军都督府那边,也不能再继续拖延了。

还有就是,关于太子的教导,也需要加些新东西,不过这却是以后的事情了。

夕阳的余辉照耀在辉煌的紫禁城上,年轻的君王眉头微蹙,良久之后,长长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