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心眼(第6/8页)

“他已算是省事的啦,也没问账,也没案,也不曾叫人训话。”

县丞、主簿思索着接下来如何行事,他们那不懂事又不让人省心的上司,则回到了福禄县。

…………

张仙姑和祝大两个在衙门里憋得有点狠了。

张仙姑比祝大年轻些,觉得自己应该比祝大更能适应,她跑出县衙到街上找个铺子也想跟人话家常。这在京城是很习惯的,京城别的没有,官儿就特别多,张仙姑这老封君的架子就总也端不起来。

到了小地方,人人都敬她,人人都与她语言不通,她到哪儿,就身边三尺都是空地。

张仙姑出去一天就又回来了,再不提上街的事儿了。

祝缨和花姐回来后,张仙姑可算找着说话的人了,连问:“怎么样啊?刺史大人好不好相处?”等等。

祝缨道:“还行。闷坏了吧?收拾收拾,明天开始咱们下乡转转去。”

张仙姑道:“好好,我陪你一同去。刺史大人有什么令下来了吗?”

“是我自己有事要做。”

“也行也行。”祝大抢着说,他也闷坏了。

祝缨道:“小吴,去告诉外面,明天一早,我要见到衙役们列队!”

小吴道:“是。”

他的方言进展也不太快,不过连比带划的还算能交流。他跑出去找人一说,衙役们弄了半天才弄明白他说什么,还以为听错了,都问:“大人要下乡?”问了好久才确认,新县令要出夭蛾子了!

可是县丞和主簿又都不在,他们也不太敢公然抗命,私下里说:“怎么这么巧?是不是出什么事儿了?一个见了刺史回来,另两个又去见刺史,回来就有这道令……”

叽喳半天他们还是决定第二天列个队,看看小县令要作什么夭。

后衙那里,祝家人就忙了,张仙姑和花姐得坐个车,还得携带些衣服、铺盖之类。祝大又觉得下乡吃的肯定没县衙好,要带点酒食。

忙到天黑,一家人才停下手来。祝缨和花姐这才把见鲁刺史的事儿跟老两口说了。

老两口先问:“光棍不吃眼前亏。刺史那么大的官儿,这么顶撞,不会有事儿吧?”

祝缨道:“这一回不给他拒了,下回还有更多的麻烦事呢!”

花姐道:“干爹干娘只管想一想,当年在朱家村,是咱们不够客气吗?”

两人再三跟祝缨确认了,“吃亏没个完,不如翻脸”。张仙姑就骂:“哪怕在京里,郑大人、王大人他们也都要好言好语好好讲理呢!”

祝大也叉着腰,胡乱指着一个他认为的州城的方向开了腔:“撅着个腚,叫人上赶着去擦?去舔?还舔得感恩戴德?上赶着舔的那是狗!”

两人骂完了才去睡觉。

第二天一早,衙役都齐聚在了衙门前,等着祝缨训话。

他们的队伍只能勉强算个整齐的,本县已经几年没有正经这么列过队了。祝缨出来一开口就是他们听不懂的官话:“分作三班,一班在家,一班随我出巡,一班轮休。”

祝大等人听不懂方言,这些衙役也听不懂官话。祝缨到了福禄县这些天也没有为难他们,他们也不是很想跟这位县令大人叫板,甚至想在合适的时候给县令鼓个掌。无奈没人领头,不知道县令这训话结束了没有,找不到这合适的节拍来捧场。

祝缨也不想他们继续迷惑,突然改用了方言又将刚才的话说了一遍。

衙役们仿佛在背上被人抽了一鞭子,原本勉强整齐的队列一抖,瞬间几乎站成了几条直线,整个儿看上去又像个长方的队列了。

祝缨接着用方言说:“行了,分班吧。”

县丞、主簿都不在,怎么分呢?谁指挥呢?是平分还是怎么的?又是一阵攘乱。

祝缨道:“肃静。我点名的出列,第一班:童立、童生、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