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分派(第6/8页)

苏喆小哭了两声,用手背抹抹眼睛,再擦擦鼻子,就慢慢恢复了平静。祝缨从她的脸上看到了一种“懂事”的样子,拉着她说:“咱们先去洗洗脸。”

苏喆很老实,洗了脸,坐在一边的椅子上就要写字。写了一小会儿,又放下了,看起来是想玩的样子。祝缨道:“去吧。”

“诶?”

“想玩儿就玩儿。”

“阿妈说,到了阿翁这里要用心学,不要想着玩儿。”

“到了我这儿,我说了算。”

苏喆摇摇头,有点疑惑的样子,从福禄方言转成了奇霞语:“可是,我不是来学东西的吗?”说完又捂住了嘴。

祝缨也转了奇霞语:“怎么啦?”

“阿妈说,下山来要讲山下的话,最好是官话。”

“那也不能忘了之前的话。”

苏喆问道:“为什么?我要想管好寨子,就要学山下的东西。”

“想要管好寨子,要跟你管的人说话,要听你管的人说话。连人家的话都听不懂是管不好人的。”

祝缨看她的样子,仿佛只要玩了一会儿就会回来忏悔似的,带她到了房外,两人坐在门槛上,看石头和锤子在院子里疯跑。祝缨也不跟她搭话,苏喆也安安静静看了一会儿,过了一阵儿,说:“阿翁,我想学那天项哥项姐的本事!”

“挺苦的。”

“不行吗?”

“行,得早起练功。”

“好!”苏喆高兴地说。

苏喆还是太小,字也没认全,话也没学全,祝缨就先让她学点说话、写字,自己每天总抽空跟她小聊一会儿天。苏喆也开始跟着项安学武艺,这孩子居然很愿意吃苦,也扎得下马。祝缨看她识字的功课没耽误,也就由着她去了。

如今秋收有人盯、粮税有人看、孩子也找着了玩法,她终于腾出手来,邀花姐同往医学博士那里去了。

……

花姐道:“再等一等,我就快雇着人了。安顿好家里再去不迟。”

“咦?这会儿还能雇着人了?”正秋收,做工的人少呢。

花姐道:“嗯!说好的,四个女仆,两个在屋里的,两个在灶下的,这样杜大姐也能腾出手来了。”

“都什么人呐?”

“我都托项安打听过了的,好人。说起来,厨娘还与你有些渊源呢。”

“诶?”

“前儿你不是罚赌棍的吗?又赎了些被卖的可怜人,其中有一个就是了。”

反正不是花自己的钱,祝缨就特别的大方,尽着庄家的钱花。即便赌棍已经死了,如果知道他有家眷被他生前卖了,祝缨下令也给赎回来。这厨娘就是被赎回来的人之一,她被转了一手,卖到一个富户家灶下帮忙,厨艺还过得去。跟那种豪富之族家养的厨娘没法比,在南府就算不错的了。

另一个厨娘也不是外人,是前面府衙食堂灶上大厨的女儿。用花姐的话说就是,知根知底。且苏喆的女仆也是个比较能干的姑娘,苏喆上回吃鱼觉得好吃,她照着样儿借了灶就烧了一条差不多味道的,偶尔也能借来帮忙。

祝宅的伙食问题终于解决了,杜大姐也松了一口气。

至于丫环,花姐想自己就跟杜大姐做个伴儿,张仙姑那儿得需要一个健壮的女仆。最后只要再雇一个干粗活比如烧火的女仆就行了。这两个也比较好找,前者是顾同早就计划好了的,他之前就觉得祝家应该多一些仆人的,千挑万选了几个,花姐和张仙姑一个也没要,反而要他帮忙寻个可靠的寡妇。

花姐以为,自己也是寡妇,如果不是有祝家,自己前途未卜,既然要雇人就偏向这等处境更加艰难的人。无子的寡妇,最是难熬。最后是个南府靠着会馆外面一个每天出摊儿卖浆的寡妇中选。

有了这一个例子,连烧火的,花姐也买了个寡妇。本来说是要雇的,结果看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正在被夫家卖掉的寡妇。花姐只好出钱将人买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