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心机(第5/6页)

祝缨道:“那您——相中了谁?不会是皇孙吧?要准备什么?”

郑熹也不说场面话,而是直言:“不是他。”

“咦?”

“他没用。如果有什么姓丁的人联络你,别理会。”

祝缨道:“好。那别人呢?还是谁的话都不接?”她尽力问得仔细一点,就像她说的,底下的事儿她门儿清,再往上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经史是读了一大堆,想也知道除了记载下来的事件,又有多少谋划隐在阴影之中。

比如尚培基,外人只会说是他老婆运气不好,仆人在梧州会馆撞到了刺史,然后拎了一串粽子出来,断送了他的仕途。没人知道祝缨早就讨厌他了,是故意去的梧州会馆,项大郎已隐讳地向她告了状。

郑熹道:“接了之后你要怎么办?你还没回来,就听陛下的,陛下没表态,你就谁也不亲近,回来之后再说。你看好哪一个?”

“我都不熟。”

“不用熟。”

“要说,皇孙最划算,可惜不能由着您安排。那就不划算了。”

太子妃姓丁,但是眼前这个皇孙不是太子妃亲生的,皇孙亲娘出家做女道士去了。天子幼冲,对大臣来说算是好事。

前提是“天子”。

争位的时候如果手上握的牌是个小孩儿,还不算太差。如果这小孩儿身边的人不太灵光,那就趁早放弃吧,容易坏事。年纪小,是不可能与母亲隔绝的,握着皇孙的人是太子妃。郑熹已经为她顶过一回缸了。

郑熹道:“看得还算明白。其他人呢?”

“我离得远看不清,您要问我就只能说,想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拢人的,又能拢到哪些人。”

郑熹笑了:“私下的事能告诉你?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现在打明牌的就是个大傻子!还是要回来,别再想着再任三年的事了!头胎是好的,当爹的得自己先过好了,才能保住这个头胎。”

祝缨道:“好。”

…………

祝缨没能从郑熹口中问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她还真看不出来郑熹在这件事中的立场。

她下午又在京城里晃了一圈儿,往骆晟的府上去了一趟,谢他关照了苏喆他们。永平公主府前车水马龙,骆晟比在鸿胪寺还要忙。祝缨在这里就没有什么优待了,她递了帖子,眼见来的人太多,便从骆晟家离开了。

到得晚间,戴瀛又来了。

他也带了些礼物,没有孟弘那么夸张,祝缨同样没有收。

戴瀛道:“您是朝廷大臣,我这样上门索要,是蛮横无礼。要是让殿下知道了,该说我的不是了!”

“我最羡慕能读书的人了,”祝缨说,“我以前自己也没几本书,就说,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一定不能吝啬。让愿意读书的人有书读,是我的心愿。”

戴瀛一定不肯。

祝缨道:“那您就把这些舍给哪处施粥的寺观吧。”

戴瀛一阵叹息,又夸赞了祝缨几句,祝缨道:“惭愧,也不是为了别人,不过是想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儿罢了。”

戴瀛拱手道:“大人真是我辈楷模。”

聊了几句,戴瀛见也聊不下去了,拿了书,识趣告辞。

年前,祝缨就只与这两位王府相关的人有了一点联络。转眼就到了除夕。

祝缨有资格去宫里吃饭,吃完饭再回来守岁,次日一大早去朝贺。苏喆等人因在皇帝面前露了一个小脸,也有几个人关注。朝贺毕,祝缨就带着他们四处拜年,履行了带他们看更热闹的承诺。

苏喆当天不想回四夷馆,几个小鬼也是一个意思,祝缨就将他们带回了自己家。安排郎睿等人与祝炼同住在张仙姑的屋子里,苏喆则住到花姐的屋子里去。

苏喆好奇地道:“这里怎么这般小?”

祝缨道:“我穷。”

苏喆听了就笑了,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别业很大,府衙也不小,怎么看祝缨都不像是个穷人。苏喆道:“过年不是不能说不好的字眼吗?分明是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