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厚道(第3/5页)

温岳道:“原来如此。好。”

几人正说话,荆纲带着罗甲秀来了,温岳道:“那我先告辞了。”

金良热情地带着温岳去安顿,他们与荆纲擦肩而过。

…………

罗甲秀被引入堂中,祝缨已从座上站了起来。

荆纲向她拱手为礼:“罗府君到了。”

祝缨向前迈了两步,对正在行礼的罗甲秀也是一礼:“罗兄。”

罗甲秀见她客气,越发的谨慎了:“下官拜见节帅。”

祝缨道:“罗兄客气了,坐。”

两人坐下叙旧,祝缨知道罗甲秀的来历,人是朝廷给派过来的,祝缨让荆纲去接,更多人因为他的籍贯。

卓珏极力促成许多南士钻到祝缨的翅膀底下,谋划能成,不是卓珏有多么的能干,而是祝缨也确实需要这样一批人。

她对罗甲秀尤其的客气。

这可是三位丞相都认可过的“青年才俊”,还是经过了地方上十几年的考验熬出头来的。

祝缨问他路上辛苦,罗甲秀客气应答。祝缨又关心他的家人,罗甲秀也还是对荆纲那般回答。

祝缨道:“公忠体国,殊为不易。你我是同年出京的,能在北地相聚也是缘份,今晚我为罗兄接风。”

罗甲秀道了谢,又说:“那,下官明日便去赴任?”

祝缨道:“稍等一下,拿来。”

只见一个精壮短小的汉子用托盘托了些簿册过来放到罗甲秀的面前,罗甲秀道:“这是?”

祝缨道:“这是你要去的地方,你来之前,才叫他们摸过底。北地被胡人侵扰之后,户部吏部存档的那些东西都做不得准了。”

罗甲秀起身,郑重道谢:“节帅对我如此推心置腹,下官唯有尽力任事,才能上报陛下,下安黎民,不负节帅所托。”

祝缨道:“客气了,收下吧。明日我再派送你去赴任。我这里要用人,有些他们本地的子弟。今晚你也见一见,或可询问一下当地的风俗。”

罗甲秀的表情舒缓了很多,道:“节帅周到。”

“何必客气?卓珏,你送罗府君去驿站安置。”

一个年轻人闪了出来,对罗甲秀一礼:“府君,请。”

……

到得晚间祝缨在行辕设宴,款待新来报道的人。

除了罗甲秀、温岳,又有新到的校尉五人,卓宇的外甥沈骥等年轻人,拢共二十来个新来的,行辕里热闹了起来。

这其中有互相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互相介绍渐渐热络。罗甲秀冷眼看着,只见这里年纪最大的是金良,金良之下也就是温岳、荆纲。其余都是比自己年纪小的,而有三分之二的人在二十到三十之间,夹杂着两个十来岁的。

有男有女。

年轻!朝气!生机勃勃。

哪怕是老人如金良,脸上也放着光,他们的眼睛里都带着希望。

罗甲秀的眼睛里也渐渐映出出些神采来,借着酒意对祝缨道:“节帅这里好,同心协力,如此我等便可以专心做事了。”

他背景不硬,最恨陷入党争,见祝缨在尽力淡化党争之影响,他是高兴的。他在上一任上,与倾向双方的同僚都起过争执。

温岳不知道罗甲秀的经历,也起身道:“罗府君说的是,大家都在节帅麾下,当然要同舟共济!坦诚相待!”

温岳白天与金良等人聊过了,祝缨手头的兵力确实不宽裕。两下分兵,祝缨又大方,冷侯要什么给什么。冷侯当然要为自己手里多攒点底子。祝缨做得体面,冷侯也不好当她是纯粹的冤大头,给祝缨留了差不多的人马。

这个“差不多”是指没有漫天要价,不像跟别人争的时候拼命把别人家底给掏空。冷侯以老将的经验估算了一下,留给祝缨的人马将将够用。

即,如果有意外缺员,就不够用了,没给祝缨留太大余地。

祝缨也不慌。大战之后,郑侯就计划过从北地再征一些兵马做补充,已向朝廷报备过了。现在祝缨就拿着这个计划来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