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再行(第5/5页)

皇帝见着军报没有好消息,颇为气愤:“我的江山、我的百姓,就为了给他立威用的吗?诸卿,拿出办法来!”

祝缨想了一下,出列道:“臣愿往。”

皇帝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说:“户部也须得你主持。”

祝缨道:“昆达赤不会在前线僵持太久,他本来就是因为地位不稳才要急着立威的,应该没有准备得太周全,不能持久。孰轻孰重,他应该有数。现在只要不让他占到什么便宜,消耗他,他自然会退。但如果让他尝到甜头,不吃饱了他就不会轻易撤离。那时就麻烦了。

前线吃紧,需要有人协调,臣在这上头有些心得。户部如今没有大事,臣去去就回,不会耽误事的。”

郑熹不想让她去:“要是这样,下令前线坚守即可,何须你亲自去?”

郑熹不想的,冼敬虽然不懂军事,那就一定要反对郑熹,他说:“尚书曾节度北地,有经验。蓄力一击更合适,不要像当年北地一样拖拖拉拉才好。”

陈萌眼看战事又起,想要做的革新得暂停,又想祝缨的爵位被削了,上前线再捞一笔军功换个爵位合情合理。领兵又能培植势力,祝缨正好缺这个。他也需要一个能填补窦朋缺口的人,因此极力赞同。

窦朋无可不可,只觉得祝缨确实有经验,那她说行就去呗。

三比一,郑熹败下阵来。他仍不死心,问道:“你要怎么做?”

祝缨道:“先礼后兵,请发一道国书,责问昆达赤,为何不遣使向朝廷报丧。”

按照道理,他应该先报丧,国书使节来往,这边承认他的地位。现在他把这一步省了,就可以拿来做一点小文章了。

至于其他的,得等她到了西陲看具体情况再说。还是以防守为主,朝廷反攻的准备并不足。

皇帝拍板:“卿便节度西陲,早去早回!”

祝缨领命,又向皇帝提了条件:“臣要用一些人,以建幕府。”

皇帝道:“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