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倭国天皇密信(第3/4页)

它不是通过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间自发性展开的。

郑和下西洋消灭海盗,维护了海上安全,开辟了航线,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为简单快捷。

所以目前的朱英,打算就是提前打造出郑和船队,开始游威各国。

大明现在差不多是要两边开战了,若是把东南亚等小国,还有西域的诸多小国全部牵扯进来。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就很不友好了。

所以发展商业,是现在的一个主要方向。

而在这其中,不是说想想就可以随便,关键是还要有人去实行。

“大兄的意思,是要愚弟来负责对辽东后勤,还有造船事宜?”

“不行,这不行,以愚弟的能力,根本无法胜任这其中之一,更何况是两个同时兼任,这万万是不行的。”

朱高炽是猜到,这次大兄的召见,很有可能要重用自己。

这一下子,也来得太重了吧,在听完大兄的想法之后,朱高炽顿时就感觉到了如山的压力,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为兄自然是相信炽弟的,在我的心里,炽弟当是有这个能力,完全可以处理好这两件事情。”

“当然,也不是说一下子便完全的弄好,这里面有一个过程,炽弟也需要一边实施一边学习。”

朱英笑着说道。

能够在靖难之役开始,一直监国,还能支持朱棣数次亲征,可见在管理方面,朱高炽有着很强的天赋。

现在只是剥离出两个小块,跟监国比起来,完全不是说一个级别,这又有什么不能做的。

“大兄莫要开愚弟的玩笑了。”朱高炽拱手作揖,苦笑着说道。

朱英正色道:“我可没有跟你开玩笑,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华,我还能不知道吗。”

“这两件事在为兄看来,炽弟是绝对可以信任的,难不成炽弟不想帮为兄分忧不是。”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哪里还有朱高炽拒绝的可能。

只能无奈苦笑着应下了。

朱高炽走后,朱英越发的感觉到自己的身边,缺少可用的能臣。

单靠自己个人,很难说全方位的去把控。

可是就现在而言,朱英的时间确实太短了。

从入宫到现在,也就堪堪一年的时间。

回想这一年的事情,朱英发现自己真正掌控的事情,其实是非常之少。

很多情况下,都是把建议直接就提供给了老爷子,让老爷子去安排人进行实施。

而对于朝堂上的官员,除了几个尚书之外,连侍郎都有些不熟悉。

然而真正实施这天下治理权力的,并非是皇帝本人,是现在每天早朝,在奉天殿里,老爷子的威严下战战兢兢的臣子们。

这一块,一直都是朱英所忽略的点。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忽略,因为本身的朱英,不喜欢这种繁琐的交流,更多的想法,是要达成高效。

受到信息传播速度的限制,朱英的想法,明显是很难实现的。

看了看天色后,左思右想,朱英决定去跟吏部尚书詹徽聊聊。

作为掌控天下官员任免,升迁,降职等一些列重要的人事调动,詹徽干了这般多年,对于这些事应该早已烂熟于心。

目前已然是官员下班,朱英唤来马车,干脆直接到吏部尚书詹徽家里去。

……

吏部尚书府。

这是一个五进的大宅院,就如今的京师来说,可谓是寸土寸金。

不过尚书府并非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只为当朝的尚书提供,一旦致仕,也就意味着没有继续住下去的权力。

“老爷,何事如此愁眉苦脸呢。”

一名美貌的少妇,走到正在凉亭里喝闷酒的詹徽问道。

詹徽端起酒杯,复又放下:“现如今太孙殿下归来,按照陛下的意思,是要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历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