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推墙而出(第2/3页)

粮食产量积累到一定地步,再加上一点点扶持,那么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简直就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

甚至都不需要郑和从南美洲,带回红薯、土豆、玉米三件套,完成这种文明升级就足够了。

而姜星火与朱高煦的信息差,就出现在了这里。

朱高煦知道手工工场是什么样子,但是完全无法想象,未来会出现的,满是机器轰鸣声的“工厂”是什么样子。

姜星火知道大机器制造时代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却没有给朱高煦描述。

事实上,正是大规模的大机器制造,意味着在工业国时代,可以让工业国完全碾压农业国,全方位的那种。

而且大机器制造,不仅仅是代替传统的手工业。

更重要的是,由于大机器制造的出现,所需求的原料供给、产品销售方式发生极大变化,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工,配套的服务业开始出现。

并且手工业从业者,开始转变为产业工人,譬如钳工、焊工、铆工、车工等等,这就要求有配套的职业技术标准,以及专门的学校。

而这一过程,也必然伴随着科学的兴起,和综合性大学的普及。

姜星火回过神来,开始给朱高煦解释。

“这一点,确实是我有些遗漏了,没有给你们讲清楚,所以才造成了你认为工业国时代,虽然可以理解,但也就‘不过如此’的错觉。”

“事实上,你要知道,工业,是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其中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大机器的出现。”

“什么是大机器?大机器绝非你印象里的巨大纺纱机,之前我跟你说过,吃煤的【铁马】,就是大机器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

见朱高煦还是有些懵懵懂懂的样子,姜星火在心里叹了口气。

想要给农业国时代的人们,描绘工业国时代的场景。

这跟让原始人理解封建时代场景的难度是类似的。

简单地说,那就是人想象不出来,超越了自己想象边界,且不可见的事物。

毕竟,姜星火前世的人们想象外星人,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模样来抽象的。

就跟古代人想象生后世界,给整出了一整套地下官僚体系一样……

所以,姜星火清楚,必须要找一点朱高煦能理解、感兴趣、且现在就存在的东西来举例。

否则他还是弄不清这个问题。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

给学生上课,说不明白问题,是一个老师的耻辱。

姜星火不想当老师之耻,所以他很容易地就从朱高煦最感兴趣的方向上,找到了例子。

作为当世第一猛将,朱高煦对什么最感兴趣?

当然是打仗了!

只需要让朱高煦明白,从“战争”这个角度上,工业国和农业国,究竟有何等想象力难以企及的差距,他自然就会明白,“工业国”这个概念,到底有多么恐怖!

整理好了思路,姜星火继续说道。

“【铁马】不仅可以用于采矿、抽水、陆路运输、水路运输,甚至还可以用于战争!”

“嗯?!”

听到这里,朱高煦顿时眼眸一亮。

你说别的,朱高煦为了听课学习,确实也会勉强去尝试着理解,但这也只是尝试而已。

可是你要是说战争,那朱高煦可就来劲了!

不仅如此,在隔壁的朱棣,以九五之尊的身份,亲自拢着裂开的陶瓷偷听,也听得兴致勃勃。

工业国时代的大机器,竟然能用于战争?

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姜先生快点告诉俺,这【铁马】,是怎么用于战争的?”

“你可以很简单地理解为,放大版的‘铁浮屠’,只不过,铁皮里面裹着的,不再是战马。”

“那是什么?”朱高煦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