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军校(第2/3页)

听闻此言,姜星火挑了挑眉,不置可否。

永乐帝这是动了杀心了,不过姜星火也正想要看看,背后捣鬼之人究竟是谁?

姜星火与朱棣坐在龙辇内,他们的四周围满了宦官,交谈起来倒也方便。

“陛下,按今日之事来看,是时候尽快在国子监内建立一个科学厅了,军校也得提上日程。”姜星火沉吟刹那,建议道。

“国师,你怎么会想到要建立什么科学厅?直接在国子监外另起炉灶不好吗?”朱棣问道。

“陛下,您知道工业时代最缺少的是什么吗?”姜星火反问道。

“是什么?”

“是科学人才!”

朱棣微微蹙眉:“哦?此话何解?”

姜星火恳切道:“在一开始,或许还可以依靠工匠和手工业者的灵光一闪,去发展科技,但工业科技到了一定阶段,如果没有成体系人才的话,就算再多的人和钱,也无法让工业科技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

“而眼下另起炉灶的见效速度太慢,科学的种子已经被我植入了国子监生员、教师们的心中,不如就以‘格物致知’的名义,成立一个科学厅,与绳愆厅、博士厅、典籍厅、典簿厅和掌撰厅一起组成六厅,正好与六堂对应。”

说罢,姜星火给朱棣大概解释了一下今晚辩经的内容,这些内容,朱棣也在姜星火回来之前,从先一步返回的宋礼口中得知了一部分。

当下朱棣把信息相互结合印证,点头道。

“国师此言倒是有几分道理,那便试试吧……至于军校,淇国公有意,国师却是不好当校长的。”

朱棣轻叹一声,颇感惋惜。

涉及到军权相关的事情,这些从战场上厮杀出来跋扈勇悍的将军们可不会客气,别说姜星火这个军界门外汉,如果大明第一个军校的校长不是能压得住场子的将军,他们一样不服气。

而姜星火在军界毫无声望,强行让他当军校名义上的校长,反而是害了他。

所以,老将淇国公丘福有意过一把桃李满天下的瘾,朱棣自然是不好反对的。

打算征伐安南的风声都已经放了出去,勋贵们都认为正值当打之年的成国公朱能是第一人选,丘福也是这么想的,既然不能领兵出征,那么退而求其次,去带军校也是极好的。

姜星火倒也毫不介怀:“校长不校长,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区别,我只希望能够通过教导军官来试验战争的另一种方向罢了。”

“嗯!”朱棣点头赞许,心中很是欣慰。

丘福老迈,已是花甲之年,但其人在军界威望高、资历深,让他给姜星火镇场子,足以免去很多麻烦,远比姜星火自己当校长要好得多。

姜星火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对名位不争不抢,便是让朱棣极为满意的事情。

“军校,起个什么名字好?大明武学?”

事实上,建立培养军官的学校这件事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洪武二十年七月,礼部就已经奏请仿宋朝,设立武学了,对此朱元璋做出了明确批示。

“武学专讲韬略,不事经训,专习干戈,不闲俎豆,拘于一艺之偏之陋哉!今又欲循旧用武学、设庙学,甚无谓也。”

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在姜星火前世的历史上,朱棣就曾经有过类似的尝试,重建了武学,只是此武学非彼武学,跟宋代不一样,只是在地方上设置都司、卫所学,最终归礼部管理,并且学生也不限于武将子弟,只是因为是在军队中开办,所以统称武学。

眼下姜星火把狱中时谈到的提议重新拎出来,这样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武学,明显更符合朱棣的口味。

“大明武学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亦可。”

名字就是个称呼,叫什么都无所谓,朱棣愿意叫更符合姜星火个人偏好的后者自然更好,按从前的叫法称呼为前者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