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时代(第4/7页)

可岁币这东西,终归是有限的,跟收保护费一样,吃相也太难看了些。

“莫不是收岁币?”

“自然不是。”

姜星火也不卖关子,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衫:“之前我在诏狱里跟陛下提过,想来陛下并没有跟你们说,其实还是有另外一条路子的……如今江南平叛过后,组织起来的妇孺,已经建立了大规模的棉纺织业手工工场,由于用了制造效率更高的水力大纺车且组织在一起集体织布,制造出的棉布成本极为低廉,同样的例子,还可以在各种商品中出现。”

“大明不需要收岁币,大明需要的是用最小代价打开别国商品市场,当然,这个过程里一定会伴随着战争,毕竟基本不会有国家主动让大明物美价廉的商品冲垮本国的制造业。”

思恩侯房宽“咦”了一声,问道:“国师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打别的国家,给大明制造出的商品找销路?可这固然能获得功勋,对于战争模式来说,又有什么分别呢?对于我们而言,又有什么额外的益处呢?”

其他的,五军都督府的将军们不太关心,但是对于怎么捞好处,他们还是很关心的。

这些武夫跟着朱棣造反,图的就是一个荣华富贵,谁会嫌弃自己的地位高钱多呢?

只不过刚才还对着姜星火拔刀相向,此时倒也不好多问什么。

而姜星火就是拿捏住了他们的这个心理。

这个时代的武夫爱权贪财很正常,而新的战争模式,能给他们带来更容易获得的功勋和钱财,就不愁无法把他们绑到变法的战车上。

姜星火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话,就让将军们眼热了起来。

“文臣们去年拿俸禄认购了含有化肥工坊分红的大明国债。”

再结合刚才姜星火讲的,完成了平叛后,江南新建了大规模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其中含义,可谓是不言自明!

将军们看向了各派系的领袖,以及成国公朱能、二皇子朱高煦。

其他人不知道这件事,但朱高煦却是一清二楚,回京的路上,姜星火已经给他剖析明白了。

朱高煦瓮声瓮气地说道:“方才就要你们不要对国师不敬……国师可是向父皇提议,给武臣勋贵们手工工场的分红的,以后往安南、日本、朝鲜乃至天竺,卖的每一匹布都有你们的一份在里面。而且国师手里的好东西有的是,任何一个拿出来,都够让人富可敌国的了。”

此言一出,将军们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了起来!

他们是会算账的,这种能世世代代做下去的生意,那可是货真价实的摇钱树!

如果脸面不能为钱让步,那一定是钱给的还不够。

“国师……我们刚才声音大了点。”

“那啥,俺就是这性子,国师别介意哈。”

“是啊,我老李从前不服人,现在见了国师您,那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群武官瞬间换了嘴脸,七嘴八舌地说道。

柳升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

要知道,在不久之前,他还担心姜星火会不会被这群莽夫一气之下乱刀砍死呢。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军中的武夫粗鄙得很,脾气不好喜欢砍人,但作为大小军头,传统丘八的“优点”可没少学,见风使舵、求财争功才是他们的本能,出现这一幕倒是也一点都不奇怪。

姜星火心里暗笑,却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做耽搁。

这些人眼里只有利益,而且姜星火的变法,并没有触及到他们目前的利益,既然姜星火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功勋和财富,又能在逻辑上自成体系,把“战争是为了庙堂,庙堂的庙算是为了获取财富资源,而现在有了新的持久敛财手段,所以发动战争是为了一劳永逸持久敛财”解释清楚,他们自然是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