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吃蟹(第3/5页)

听着解缙的话语,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些人觉得朝廷出手太及时了,但也有人觉得这是诓骗他们回去的,一定不会有这种好事。

事实上,在古代,地方士绅对于农村的掌握远胜于官府,每年的秋季,各地的粮食减产,士绅肯定会及时察觉,然后就是联合粮商,对粮价进行打压,导致农民的余粮被低价收购,继而开始粮价的暴涨。

同样,对于粮商来说,只要有了粮食就能获取财富,但没有高粮价就什么都没有,所以粮商们宁愿付出大量的金钱和利益,也希望官府能够不出手干预和维护粮食的供应,付出哪怕再多也愿意,因为只有保证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才能从饥饿的百姓手中获取大量的财富。

而官府往往是对此不闻不问的,因为一旦出手平抑粮价,那么得利阶层的空间就会被挤压,甚至连赚钱的机会都没有了,这也是官商勾结的基础。

而这种做法,其实也是朝廷最喜欢的做法,因为朝廷需要的是吃不饱饭但没力气起来造反的饥民,而不是年年风调雨顺养起来的健壮农家子。

解缙继续说道:“这段时间,我们派人在各县巡视了一遍,结合各地官员上报的,综合统计后,我们发现了一个很糟糕的情况……”

“粮价上涨,不仅给没有田地的市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于有一部分田地耕种的灶户,同样影响不小,本官知道你们当中,就有很多灶户,在这里本官要说的是,此前对于灶户私卖余盐的事情,朝廷不会为难灶户,而两淮盐场南方靠近扬州府的部分地区,也都开始了正常的煮盐复产,希望你们回去以后,也把这个消息向更多的人说清楚。”

解缙讲了很多,民众的情绪逐渐平复,还有人想挑事,却往往是一发动,就被锦衣卫挨个拎走。

在解缙的再三保证下,前来此地的百姓逐渐散去。

显然,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淮安府。

皇权在这时代的威严,依旧无可挑战,而钦差代表皇帝,亲自做出了许诺,哪怕如今江北诸府都普遍粮价高企,但百姓依旧愿意相信,会优先帮助淮安府的承诺。

解缙目送他们远去,突然眼皮止不住的跳,不禁喃喃自语道:“总算糊弄过去了,不过,更大规模的乱子,怕是也马上就要来了……”

但他刚坐下没半盏茶,外面又有锦衣卫进来禀报道:“大人,外面有个人说要见您,自称……自称是江家的家主。”

解缙一愣,脱口而出:“江舸?”

他想起来了,几个大盐商里,除了本地抱团的淮商,作为重要分销商的淮商,也确实一直没有主动与他接触过,而江舸不仅是徽商的头面人物,而且也有一定的宗室背景。

“这个江舸怎么会来这时候来见我,难不成……”

解缙心里浮现出一丝猜测,不过他很快就摇了摇头,将这个念头摒除脑海之外。

江舸虽然是徽商的重要一支,但说到底,还是商人,除非是吴家那种被背后势力抛弃的,否则的话,是不太可能背叛自己阶层利益的。

想了片刻后,解缙倒也不托大,主动起身走出房门,果然瞧见一人被锦衣卫引着匆匆赶来,神情中有些焦急之色地望着这边。

“钦差大人。”

解缙迎上前,抬起他的手。

“不知江家主驾临此地有何贵干?”

“唉!”

江舸叹了口气,说道:“本来这件事我们该报官处置的,奈何如今淮安府衙里没人能管事,长话短说吧,我家的粮仓被烧了个精光,就剩下些灰烬了。”

说到这,他露出悲痛欲绝的表情:“我们本来想将粮食运往各县,也算是为平抑粮价贡献一些绵薄之力,结果却无故失火,我只好找到这儿来了……解大人,您是当今圣上信任的忠臣,这些百姓都是陛下的子民,我们江家也想尽份力,您看我们捐些宝钞,给您分担些压力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