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毒鸩/她是埋在他心里的一颗种子(1)(第2/3页)

贺宝鼎看他这个不慌不忙的做派确实像是历练过的,然而于他的话却不太相信,他是个粗人,也不擅做作,舔着嘴唇嘀咕道:“立功也是我们长官的。”

孟连长“嘿嘿”了一声,复又作势一叹:“剿?怎么剿?按读书人的说法,土匪都是一窝子几个洞的‘狡兔’!今天在泾源,明天就在固凉,咱们这点儿人,还能追过去?再说,他跑这么一趟,咱们就点足了人马去剿匪,别的庄子有样学样,咱们哪顾得过来?就算咱们顾得过来,日子长了,他们倚仗着官军,民团就荒废了……得叫他们也带着点儿警醒!”

霍仲祺闻言正色道:“你们连长让你过来,为的是我大小是个‘钦差’,今天的事要是成了,我保你的功劳不会叫人昧了去,怎么样?”说着下巴朝前一扬,“就这么个打法,杀敌八百,自损一千,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都不忍心,您忍心?”

霍仲祺不料这些人竟如此油滑,皱眉道:“不能彻底剿了这些杆子吗?”

贺宝鼎低着头想了想,猛一点头:“长官军令,我是要听的。”

“再大的杆子,也不会明着跟官军叫板。咱们去到庄子里,杆子不来,他们是安生了,可到了年底,营座拿什么跟上峰交代?总得有匪,咱们才有的剿。”

“你先找七八个会掷弹的准备好,等我的信儿,我给你手势,你就让他们拉引线,你数到三,叫他们一块儿扔;剩下的人等前头炸开,再冲过去……”

泾源多年匪患,周围的庄子都自建了民团,长枪土炮多少也都有点家底,因此,敢“砸窑”的土匪想必有些斤两。既然插千的走脱了,庄子里已然有了防备,那土匪若有把握必然“速战速决”,若无成算则不会动手。若是后者,官军无非是去安一安人心,因此不用着急;若是前者,就叫民团先扛上一阵,打得差不多了,他们再出手,救人于急难,更叫庄民感念,“劳军”也更加卖力——即便去得晚了,叫杆子砸了窑,他们跟着踪迹追击一番,杀伤几个扫尾的匪众或者抓出个把“照局”“拉线”的通匪之人,也算“战果”。

贺宝鼎听他说着,已经理出了头绪:“成,我这就去!”

这孟连长军阶低过他,又道他是个“钦差”,言谈间十分客气。此时看他面嫩,又受他一声“大哥”一支烟,猜度他多半是刚毕业的军校生,腰上那支叫人眼馋的鲁格枪八成连活物都没指过,便半真半假地念了点儿门道给他。

“等等!”霍仲祺赶忙叫住他,“你手底下有没有枪法好的?叫他过来。”他叫个枪法好的人来,是想解决掉匿在树上放枪的土匪,没承想抱着枪过来的却是刚才那个十六七岁的呆小兵,霍仲祺蹙着眉看了看他:“你枪法好?”

霍仲祺初来乍到,亦不熟悉此地风土“匪”情,谦辞再三,只说自己多在江宁中枢,奉上峰之命到此历练观摩,自然唯彭兄之命是从云云。这彭营长见他态度诚恳并无骄色,推脱了两句,便开口向那保长询问详情。霍仲祺听他问得认真,且送走那保长之后即令副官叫了下头一个姓孟的连长过来,诸般筹谋颇觉稳妥。不料此后直到第三日,那孟连长才点了人马出发,一路行军不紧不慢,不见半分抖擞精神,霍仲祺心下诧异,却也不好直言,只作懵然求教。

小兵畏畏缩缩地点了点头:“长官,我天天给我们连长打兔子。”

驻防在泾源的官军不到五百,营长彭方城书没念过两年,从大头兵混到现在,也就没再往上指望了。这彭营长尚摸不清霍仲祺的路数,言辞之间就多有保留。虽说两人同是少校衔,但二十出头握着刘长官手信的少校和三十几岁驻防在边地的少校,就不可同日而语了。若是他无心在此盘桓,那自己亦不好表现得太积极;若他年轻气盛,有心借此捞点资历,那自己也不可太畏缩叫他拿住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