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一年两国,绝倭前夕(第4/4页)

“是忌惮大明也像对朝鲜一样对他们动手吧?”朱厚熜轻笑了一下。

然而崔元说的确实是一个问题。

这么多年,通过海贸,海外确实也流入了不少白银,国内也没有停止开采。

但与大明爆发式增长的产出相比起来,市面上总体流通的货币仍嫌不够。毕竟时间还短,还没有到达那种大明占据了全球数成白银的状态。

而改行新钱之后,宝票这种纯粹只靠印制的“纸质货币”毕竟还需要足够时间建立信用。

之前还发生过某些人试图集中挤兑宝票来劝阻皇帝大动刀兵的事,逼得崔元、孙元亲自出面处置。

使用宝票的,无疑都是权贵、高官、大商人。

而在边贸之中,这种“纸币”还是不像银元这样得到藩国官商的认可。

现在碰到这种情况,朱厚熜也不得不好好思考对待。

思索了一番之后,他开口说道:“问题分开来看。朝鲜、琉球、东瀛都拿下来之后,宝票通行这东面边贸是没问题的。在那边,铜钱也必定大量需要。相反,朕一心为民多年,新钱也已经在诸省有基础了,倒是时候可以考虑在大明再印铜票、银票了。”

“……陛下的意思是?”崔元有些不确定。

“尝试一下。”朱厚熜说道,“若是铜票能稳定兑付,价值稳住,那么日常流通就能省出大量铜钱,换往朝鲜、琉球、东瀛。银票若能通行,也能在国内代替一批银元。这样的话,边贸方面朝鲜、琉球、东瀛以宝票、银票为主,把汇兑体系也帮他们建立起来,国内也能渐渐通行银票的话,其余方向边贸所需银元就能多起来。”

崔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而后说道:“这样的话,臣这边恐怕需要把支行分布到每一个县城甚至镇上,还要雇多出近五倍的人手。”

“国运一体。”朱厚熜郑重地说,“到了这一步,既然本身就事关边贸大商利益,可以着手考虑商业银行的施行了。这件事,你先和国务殿那边议一议,再找些人通通气,看看意向。记住,哪怕施行,也定要先由大明银行控股,督管到位。一应管理,都必须有严格章程!”

崔元心中剧震:“臣必定谨慎!”

想要合资经营银行,存款付息、贷款获利,不知已经有多少勋贵、民间大商人、官绅大户期待多年了。

这一步,终究要迈出去了吗?

当然,借着发行铜票、银票的契机,如果能得到一些本身银钱流通需求量就极大的各方支持,大家才有共同的立场来维持它们的币值稳定。

剩下的,无非就是把重担压在他崔元头上:庞大的银行系统,将来如何监管住。

其中的做法和章程,崔元倒是不陌生。在皇帝身边最核心的位置呆了这么多年,他早已经“出师”了。

但有理论了,不代表后面真正施行的过程不会出问题。

而关乎所有人,货币的问题一出,就是天大问题。

又是一个新旧之际,这种时候也确实适合私下通通气,先行筹备。

崔元知道一个极大的权力丢给了自己,这第一批能够获得认可、成为商业银行股东的,能不经过他的初步筛选?

但朱厚熜很显然很信任他。

晚了近两月,宝船监那边这才正式奏请过来:玄龙号蒸汽铁甲舰可以下水了。

朱厚熜御驾离京,前去观礼。

明年,这条船能作为旗舰,成为东瀛更早到来的黑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