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薯条港与南线的近况(第3/6页)

这一方面自然是为了薯条港的市容,一方面则是为了预防海啸和地震,毕竟原来的木头房子只能将就着用用,不过更多的还是为了提振当地经济,放长线钓大鱼。

毕竟只有当那些幸存者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能把用不上的楼层租出去,或者用沿街的一层做点小买卖什么的。

对于地广人稀的薯条港来说,土地可以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当地幸存者的家,同样变化巨大的还有他们家门前的路。

原本那些一到雨天便泥泞不堪的泥巴路,如今也全都替换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

说到这水泥路,也是颇有一番讲究。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百越海峡的道路维护成本相当高昂,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适合套用曙光城的办法来建造聚居地的。

不过就在不久前,联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根据对在当地采集到的生物样本以及清泉市母巢的研究,研发出了一种名为“活性水泥”的生物质材料。

这种材料具有奇特的自修复属性,能够从表面的生物质摄取能量和养分,在物理意义上维持作为基底的“结构材料”保持原有形态。

做个形象但不恰当的比喻便是,那些附着在材料上的微生物就像一只只缩小版的寄居蟹,而活性水泥的孔隙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壳”。

为了保护自己身上的壳,它们会主动出击对抗那些试图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并且用自身作为黏合剂来维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

该项目的发起人正是联盟生物研究所薯条港分所的负责人陈雨桐。

毫不夸张的说,这项惊人的技术相当于直接移除了薯条港“工业、基建成本+900%”的debuff。

这种带有自修复特性的“活性水泥”本身便属于活物的范畴,非但不会受到当地繁盛物种的侵蚀,甚至还可以享受“枝繁叶茂”这一buff的加成,从而降低道路的维护成本。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这种活性材料比起传统水泥无论是生产还是使用的时候都要多一道工序。

不过相比起这一材料带来的正面影响,那点儿增加的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是。

事实证明,办法总比困难多。

随着技术的进步,原本被视为不可能的事情也逐渐成为了可能。

不过即便限制工业的debuff移除,方长也暂时不打算改变当地“一产为主,三产为辅”的发展策略,二产放在最后。

毕竟加速生长的buff对于农作物来说简直太香了!

同样的作物在曙光城只能产一季,在这儿却能产三季还没有肥力衰减的顾虑,甚至比落霞行省的生产效率还要逆天。

也就现在规模和运力上不去,等日后薯条港发展起来了,这儿搞不好能成为比落霞行省更大的粮仓!

至于第二产业,交给金加仑港去解决就完事儿了。

最近大量的移民沿着永流河涌入金加仑港的郊区,庞大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都快超过当地的基础设施承受能力。

再没有比那里更适合发展二产的地方了。

总算慢悠悠地走到了市政厅的门口,方长眯着眼睛端详了这座砖石结构的地标建筑两眼,忽然叫住了正从建筑里出来的NPC,笑着问道。

“朋友,你是从哪儿来的?”

那人应该是最近的移民,并不认识他的脸,听到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开口说道。

“银月湾……怎么了?”

方长笑眯眯地继续问。

“你觉得薯条港的生活如何?对这儿还满意吗?”

听闻这句话,那人的脸上旋即浮起一抹感慨的表情,由衷地赞叹道。

“是个好地方,除此之外我不知如何评价……但我可以肯定,如果存在天国的话,它一定就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