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可敢去西域一游(第3/5页)

最终大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得到了一个“攻城略地”的名声,得不到实际好处。

杨广认为长孙晟老了,太保守。

他倒没有和长孙晟生气,还是很尊敬长孙晟,只是劝说道:“长孙卿,你常年待在突厥,大概不知道现在的大隋有多强大。朕动用的民力,还不到大隋的九牛一毛,哪会没有人力物力去归化攻占地?再者大隋强盛,也不会力有不逮,让吐谷浑有机可乘。”

裴世矩也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对经略西域的谋略,让陛下放心交给他。

长孙晟见皇帝意已决,朝中将领也希望赶紧开战,他们才能掠夺更多的珍宝,获得更多的功勋,只能沉默。

杨广此次召太子来,就是安排太子监督运粮的事。

打仗不仅仅是兵将的事。每个兵将至少要配三到五个民夫保障其后勤。这些民夫都是徭役征发而来。

大隋不缺粮,缺的只是将粮食运到战场的民夫。

今年开凿永济渠、修长城和汾阳宫的时候民夫已经不足,强征了不少妇人服徭役。

虽然杨广刚登基就宣布取消妇人和奴婢的徭役,但现在大隋要做大事了,只能继续苦一苦大隋的妇人。

大隋没有明下令,但在前面的大工程都已经开始征发妇人服役的前提下,显然这次西征大部分服徭役的人都是妇人。

杨昭委婉劝谏道:“我听李三郎说,西域的珍宝只是西域商人随意找了些奇特的故事包装的普通物品,如火珠,只是普通的水晶球罢了。”

杨广也想起了此事。

但他立刻辩解道:“朕征讨吐谷浑,只是想要征讨不臣,一统南北,造就如汉武般广阔国土,与西域珍宝无关。”

杨昭道:“父皇雄心,儿自然知晓。只是父皇不是在继位之初就着手准备征讨高丽吗?何不等征讨完高丽后再图谋西北?”

杨广摆手道:“正因为要征讨高丽,才要先把吐谷浑打疼,让他不敢在朕征讨高丽时出手。太子,你没有上过战场,战略之事你不懂。唉,若不是朕不信任高颎,高颎最适合教导你。”

杨昭心道,如果高公在这里,一定会坚决反对。

这不是什么战略问题,而是今年百姓已经太疲惫了。

虽然今年征讨吐谷浑可能还能咬牙坚持,但看着父皇这几年的作风,杨昭很担心明年、后年、再后一年,若父皇还是如之前一样年年压榨民力,恐怕会生出祸端。

但杨昭又知道,父皇下定决心后就听不得人劝,特别是劝他休养生息,更是不可能。如果自己再劝下去,就是自己生出祸端了。

父皇最厌恶别人说他治下的大隋弱。休养生息就等于说现在他治下的大隋疲软,否定他的丰功伟业。

杨昭只能退一步:“裴世矩只是从西域商人那里得知的西域情况,不如长孙将军更了解西域。”

杨广道:“朕也是如此想。此次大军出征,长孙晟肯定要随军前往。”

杨昭这才松了口气,真心诚意道:“父皇英明!”

有长孙将军随行,此战至少不用担心胜负。待战胜吐谷浑后,多抢些牛羊珠宝填充国库,再以此为借口,请求父皇赦免一年赋税吧。

此事说完后,杨广想起杨昭所说李玄霸也精通西域,道:“李三郎既然熟悉西域,该让他也来好好学学。他近些时日身体好了许多,应该能去张掖。”

杨昭听到父皇居然从现在开始就要让李玄霸做事,心里很是惊讶。

李三郎在洛阳又做了什么让父皇高兴的事吗?父皇是真的想像汉武帝培养霍去病那样培养李三郎?但就算要培养大隋的霍去病,也该是去培养李二郎啊。

杨昭心思微转,不动声色道:“儿许久没见到李二郎李三郎,也该去和他们好好聚一聚了。此事可否由儿向李三郎提起?李三郎年幼,不一定想去张掖吃苦。若父皇直接询问,他或许不敢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