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局势突然生变故(第2/5页)

但高颎深知这些小国都没什么脑子。

他们现在虽然臣服大唐,但估计不会愿意大唐真的征服西突厥。

如果大唐彻底掌控西域之路,那么肯定想将最大的利益握入自己手中。高昌等国现在凭借在丝绸之路上的关隘位置获利颇丰,大唐会不会顺手把他们灭了,自己吃独食?

尤其是高昌,心里特别慌乱。

高昌和焉耆等国不同,它本就不是纯正的西域之国,而是大汉的边镇。

在魏晋时,守将反复自立,后来建立了高昌国。高昌国即使受了突厥许多影响,仍旧说汉话,用汉字,百姓官员也多是汉人,基本延续汉时冠服。

高昌国全靠西域丝绸之路养活全国,商旅来往频繁,所以消息也很灵通。

一些来自波斯甚至更远的天竺的商旅,将林邑国的消息带到了高昌国,高昌国王便日日为晋王那句“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这句话忐忑不安。

如果西突厥失败,大唐会不会也对高昌国说“这里本就是汉家旧地,你们该回家了”?

高颎深知这些小国狂妄又自卑的心态,知道他们的愚蠢,所以一直防着他们趁着大唐追击西突厥起兵反唐。

高颎也不相信东|突厥残部。

东部草原虽然已经被分割,已无突厥大可汗。但总会有姓阿史那的人想要再现隋末东|突厥的辉煌。

被李世民抓过的始毕可汗等人可能已经失去了心气,但小年轻们没挨过毒打,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草原上那些老贵族们也可能抱有侥幸心理,对那些叛逆愚蠢的年轻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试探大唐的力量。

等大唐能抽出手来揍这群年轻人的时候,东|突厥的老贵族们绝对会迅速出兵,帮大唐镇压叛乱,比忠臣还忠臣。

前提是,大唐腾得出手。

中原王朝和周边蛮夷的关系永远都是这样试探不休,高颎从来不相信他们有真正的忠诚。

只有大唐强盛,他们才会忠诚。

高颎没有问李世民有没有想到这件事,只默默做好了守城的准备。

但李世民拔营的时候,私下告诉高颎:“若有不长眼的打来了,高老师辛苦一些,请拔营来寻我。伊吾小城,等大唐军队回师,轻易就可夺回。”

高颎白了李世民一眼:“你是在侮辱我吗?”

李世民只能无奈地离开,再不敢多劝一句。

自己这个大隋小军神秦王也只是大隋老军神齐国公高颎的后辈啊,他哪敢多说?

大唐的大军离开了伊吾城,朝着更远的地方跋涉。

不到一旬,高颎就得到了高昌、焉耆、龟兹等国皆反,投靠西突厥,集结十万大军朝伊吾城而来的消息。

他正生病着,听言笑得咳了起来:“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中,恐怕有吐谷浑和东|突厥的手笔。”

部下道:“吐蕃也想出兵,被长公主堵在了路上。”

高颎用帕子捂着嘴又咳了几声,笑道:“高颎已老,已经震慑不住西域诸夷了。”

部下道:“是否立刻向陛下求援?”

高颎瞥了部下一眼:“你也认为我已老?”

部下焦急道:“齐国公!你现在正在病中,如何指挥战斗?末将可没有信心在十万大军的围攻下守住伊吾城!而且陛下有令,我们可以弃城!”

高颎道:“确实可以弃城,但若不弃城,给蛮夷的威慑更大。”

他如枯枝的手撑着床榻坐直:“我虽然是风中残烛,但蛮夷不过枯草扎的野兽,点燃他们还是轻而易举。十万大军?”

高颎冷哼一声,在沉默不语的儿子高表仁的帮助下穿好外衣,缓慢走下床榻。

“号称十万大军,精兵能有两三万精兵就算不错。就算是最强盛时的突厥人,也不敢带着三万精兵来攻打我守的城。”

高颎将披散的头发捋在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