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2/4页)

听到这样的问话,黄桂花艰难地别开了头。

为什么一定要捅破这层纸?

他们之间以后还怎么和平相处?

“你很好,比刘杨还好。可是,你在我心中就是朋友、就是老师。是你亲手教会了我做销售,我知道你对我很好。可是,我心里已经有别人了。”黄桂花拉下何海彦的手臂,转身离开。

她抬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刘杨一早就住进了她的心里,哪怕他伤害了自己,也成为了不可替代的存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她不是不知道何海彦对她的好。可是,他没有挑明,她总不好自作多情:你别喜欢我,别在我身上浪费时间。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说开了也好,何老师值得更好的女孩。

储物间里,何海彦靠在墙上,透过窗户看向天上的月亮。今天是农历十五,月亮格外圆。因为黄桂花的话,他的酒劲儿彻底散去。

那个住在桂花心里的人,是刘杨吧?

他可真幸运,能够得到这么纯粹而又执着的爱恋。

在李红梅和乔治结婚后没多久,经过全体股东商量后,一致决定把盛夏服装厂开到省城去。位于龙安县城的厂房用来生产布料,而原来的布料厂用来生产日化用品。

“阿坤哥,我们新建厂房的土地已经批下来了。我把新厂的建设交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够吗?”江夏看向李定坤,他们盛夏服装厂终于要有属于自己的厂房了,想想都让人激动。

李定坤笑着点了点头,“夏夏你放心,保管让你满意。”

他手里的建筑施工队越办越大,再也没有出现拖欠工程款的情况。不单单是因为他成立了收款小组,他现在有专门的法务部门,利用国家政策和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建厂房可不是一件小事,就为了土地使用手续的事情,江瑞清快要跑断腿了。好在,他们看好的地批了下来。

工厂的搬迁需要有一个准备阶段。从现在起,盛夏服装厂全力储备秋装。

预定的搬迁时节大约是秋末冬初,正好对生产的影响是最小的。

刘杨现在可是省城设备管理这一块的专家,他不仅主动帮盛夏服装厂编制设备搬迁方案,还在得知江夏准备开办日化工厂后,给她联系设备厂家,他甚至把手中的国外日化设备厂的资源推荐给江夏。

“怎么?曲线救国路线走到我这里来了?”

这还是江夏自打知道刘杨回来之后,第一次坐下来跟他面谈。毕竟,刘杨之前也是盛夏服装厂的一员,现在厂里好多地方的改造和升级都有他的功劳。

“夏夏,我不是这个意思。追求桂花和支持厂里一样重要,我很感激曾经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永远都是厂里的一员。”

刘杨也是有私心的,他希望能够让桂花看到自己的改变,看到自己的决心。

那天桂花说的话他想了很久,一遍又一遍的在脑海里回放。想得越多,他就越能够体会黄桂花内心的惶恐和不安。她这话看似自私,其实藏了她对自己满满的爱意。

这份情,让刘杨心疼而又心酸。

这样的好女孩儿,值得他将她捧在手心里宠爱一辈子。

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定了下来,各方面的工作都围绕搬迁和扩建展开。江家人打算跟着服装厂一起搬到省城去住。但是,江夏为了照看着布料厂和还没有成立的日化厂,决定暂时就住在县城,这样无论是回临水镇还是去省城都很方便。

杜文砚和周海笙习惯了县城的环境,同样没打算搬走。

朱彩灵和邹家辉非常感激杜文砚对儿子的引导,当他们得知杜文砚有心脏病的事,他们夫妻主动联系到国外的医院,希望能够找到治疗的方案。

“夏夏,你这是打算出门吗?”朱彩灵来县城之后学会了骑自行车。她现在对别的事情都不怎么感兴趣,特别喜欢骑着自行车在县城里闲逛。当然,她今天是特意来找江夏的。